首次於本欄與讀者見面,在此先祝各位新年進步!不少人或者會誤以為,若本身並非進取型投資者,或未必需要對衍生工具作較深入了解。其實,就積極意義而言,衍生工具本身亦可說是一種主動型的理財產品,因為它既可透過策略為投資組合增值或對沖風險,亦能夠為我們提供理財啟示。
以「引伸波幅」為例,若了解這個認股證專業術語的特性,其實亦有助我們思考人生不同階段的理財智慧。先來認識一下何謂「引伸波幅」。
簡單而言,引伸波幅是市場對相關資產未來波動性預測,以波幅點為單位;波幅點愈高表示預測未來股價走勢波動性較大,相反波幅點愈低則被預期未來走勢或窄幅上落。此外,引伸波幅同時亦是衡量市面上條款相若認股證平貴的重要數據。一般而言,引伸波幅愈高,便代表該認股證價格愈貴。此外,引伸波幅同時亦是影響認股證價格最主要因素之一,無論投資者本身持有的是認購證或認沽證,在假設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只要引伸波幅上升,已足夠帶動認股證價格上升;反之亦然。
然而,這是否代表引伸波幅愈低愈好呢?難以一概而論。誠如人生不同階段會有不同際遇,引伸波幅亦會時刻變化,就理財角度而言,重點反而是風險承受能力及策略上的考量。
有人認為一生只要無風無浪,擁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對於財富,他們認為能夠應付日常開支已經別無他想,平淡就是福;亦有人不甘平凡,窮一生儲蓄,甚至借貸去創業、進取投資,為着追求突破平凡過光芒四射的生活。這些都是不同人抱着不同的人生目標,願意承受的人生波幅波動性有多大。
就以樓市為例,不少市場人士均認為現時樓價或已處於較高,惟這是否等於不應該在目前入市呢?這個情況就好像在整體引伸波幅處於偏高水平時,討論是否應該以認股證應市一樣。其實,工具本身並沒有立場,投資者應該留意的是,如何因應本身的風險承受能力來制訂策略。
例如當樓價偏高時,如有自住需要及負擔能力可及,置業未必是一個壞決定;正如持正股較多的投資者如有對沖需要,引伸水平或未必是首要考慮。此外,即使引伸偏高,如本身屬進取型投資者,並能把握機會「高買高賣」,亦可望透過引伸進一步攀升而獲得額外利潤,高風險有機會為他爭取較高回報。
反之,如投資者本身取態較保守,則即使於整體引伸偏高時選擇相對較低引伸的認股證,但當整體波幅水平回落時,同樣亦要承受引伸下調的負面影響。因此,保守投資者或宜等待引伸回落至合理水平,才進行策略部署。
本文件由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有限公司(「本行」或「發行商」)發行(包括任何參考條款),僅供參考之用。
此欄作者滙豐環球資本市場上市產品銷售經理許佩琪為金管局及證監會持牌人士,並無就結構性產品或相關資產持有任何直接或間接權益。
滙豐環球資本市場上市產品銷售經理 許佩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