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梁振英下星期三便會發表上任後首份「施政報告」,內容如何,令人關注。前一段日子,特首為編寫「施政報告」,分別收集社會各界意見。當聽取工商界團體意見時,工商界人士認為,香港近年凡事泛政治化,已嚴重阻礙經濟正常發展,希望政府設法帶領香港返回以發展經濟和切實改善民生的正軌。
筆者亦曾經在此欄撰文指出,新一屆特區政府如果要爭取民心,必須盡快推出「立竿見影」的經濟政策和措施,全力搞好經濟,解決市民大眾的飯碗問題,社會怨氣自然減少。筆者也遞交了意見書給有關部門,就經濟問題上提出了多項具體建議,當中包括希望特首能兌現競選時的政綱,盡快「提升和推廣香港的批發產業」、「增加酒店用途的土地供應」、「增建會展場地」、以及「盡快完成興建郵輪碼頭及周邊配套商業設施」等等。
此外,解決房屋問題亦是當務之急。籠屋、板間房和劏房,這些名詞大家不會陌生。最近又聽聞出現一些「棺材房」、「太空艙」,亦有揭發新界一些農地、魚場、豬欄、雞場都變成一間間簡陋的寮屋等。一幕幕都是「住屋難」的故事。難怪特首上任後,一再強調「房屋問題是本屆政府施政的重中之重」,並表示政府會多管齊下處理,希望做到「協助基層上樓,協助中產置業,促進樓市穩健發展。」
新一屆政府對解決房屋問題的誠意不用懷疑,「協助基層上樓」也合情合理,除了設法增加公屋供應之外,早前推出的「容許工廈改建小型住宅政策」也帶有這個目的,但是否行得通,還要看政府下一步有沒有其他政策作誘因,吸引工廈業主配合。
至於「協助中產置業」是否適宜?筆者認為值得商榷。因為既算得上是「中產」,至少在生活上不用憂柴憂米,置業應可自我量力而為,政府沒理由「包買樓」。無論任何形式的協助,其實等於以公共資源提高中產人士的置業能力,在「水漲船高」的效應下,只會把樓價推向更高,必須慎重考慮。
至於更危險的是,若果政府開了先例協助「中產」置業,無形中把「中產」也納入扶助範圍內,以後「中產」生活上遇有甚麼要求未能達到,也向政府索求的話,後果可謂不堪設想。
筆者明白,在現時的社會福利制度下,對「中產」階層似乎最不公平,因為稅要交足,但樣樣福利都似乎享受不到。特區政府應該在財政盈餘充足下,考慮在薪俸稅階方面稍向「中產」傾斜,以及給予一定額數的供樓款項免稅,讓他們可少繳些稅,生活可鬆動一點,是較恰當的做法。
香港經貿商會會長 李秀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