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界人士批評證監會蝸速審批申請,據投資基金公會最近一項調查顯示,在受訪的15間大型基金公司,25隻向證監會申請的基金,平均審批認可時間是8.7個月,較新加坡的1.5個月長超過7個月,也較台灣的4.7個月慢,直言「有基金在港等候審批過程中,因市場投資環境已過最佳時效,最後索性取消申請」,擔心長遠會影響本港作為資產管理中心地位。
基金界人士續指,雖然投資基金公會的調查樣本較細,未必反映全面代表性,但認為在審批產品時間上,業界一直有不少強烈聲音,證監會須正視。
證監會發言人回應,截至今年九月底的12個月,53%新基金是在3個月內認可,28%是在3至6個月內認可,13%是在6至9個月內認可,6%是在9至12個月內認可。而在今年首九個月認可的112隻基金中,證監會向基金給予意見的平均時間只佔整個審批時間的33%。
證監會並提醒,基金在提交申請時資料齊全,若涉及複雜的產品,事前可與證監會徵詢,以及向該會提供有質素及快速的回覆,而證監會將續加強審批流程,並會就此積極諮詢業界意見。
投資基金公會主席李定邦早前出席研討會時表示,○六年證監會認可基金大約只需六至八周,但最近公會的一項調查顯示,認可時間大幅延長,在調查的25隻基金申請,平均認可時間是8.7個月,結果與市場現況脗合。25隻基金,其中有十隻基金同時在新加坡審批,只需1.5個月;五隻基金在台灣審批,只需4.7個月。香港作為亞洲區資產管理中心,審批時間過長業界關注,公會已將有關調查提交香港證監會,建議如何改善審批程序。
一家基金公司負責人表示,自從雷曼事件後,感覺證監會不想批太多新產品。以其公司經驗來看,審批時間的確較慢,公司成立一個新基金系列,認可時間長達一年,至於系列下的基金(sub fund),也需2至3個月,視乎每隻基金的複雜程度。
該名基金人士又形容,證監會的提問有如「打爛沙盆問到篤」,若遇上基金有新的投資概念,更被問到「口啞啞」。他坦言,現時業界推新基金時,寧可一切從簡,盡量不涉複雜的衍生工具。
他直言,認可時間長會令公司成本增加,長遠影響本港資產管理中心地位。
不過,中銀香港資產管理行政總裁區景麟稱,審批時間其實視乎個別情況,以其公司經驗為例,推出兩隻新基金,其中一隻涉及投資新概念,85%是投資於世銀發行的債券,雖然涉及單一發行者,可能有過分集中的風險,但向證監會解釋清楚後,約六個月時間完成基金審批。
證監會被批審批基金時間過長,但今年卻火速批准首批RQFII基金、A股實物ETF,甚至A股實物ETF「雙櫃台」交易,證監會發言人強調該會審批所有申請都是一視同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