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 Views:接通兩岸 香港強項

不久前,筆者應邀出席一個探討兩岸落實ECFA後三地民企合作前景論壇,這個話題頗有意思,亦是本港工商界關心的問題。

兩岸ECFA是一○年六月簽署的。曾有不少人擔心,ECFA落實後,香港作為兩岸中介人角色變得可有可無,兩岸很多農產品和商品可直接交易,會使香港失去轉口「財路」,香港與內地的CEPA亦失去優勢。

中央為了讓港人放心,保證如果ECFA個別優惠的開放水平,高於香港與內地的CEPA,有關措施將會同時納入CEPA中,令香港的服務提供者也可受惠。

ECFA推行近兩年半,對香港影響如何?數據可說明一切。根據今年二月貿發局所透露的數據,ECFA推出後,並未對香港和台灣之間的貿易量造成衝擊,過去兩年港台雙邊貨物貿易反而受益上升。以去年為例,港台貨物貿易總額418.2億美元,按年增11.2%;香港對台灣的出口109.3億美元,按年增24.3%,其中轉口105.5億美元,增長25.0%;香港從台灣進口308.9億美元,增長7.2%,其中轉口271.5億美元,增長4.5%。

協助台商拓內地市場

如有留意當局去年向台灣企業進行問卷調查的結果,已找到答案。調查顯示,台商普遍對開拓大陸市場態度積極,超過一半受訪台商在未來三年,會開始從事或擴充大陸業務,不少更瞄準兩個或以上地區,如長三角和珠三角等,反映台商希望更全面開發大陸不同地區的投資、生產及市場潛力。

調查又發現,超過九成半受訪台商希望尋求不同類型的支援或配套服務。他們所需的專業服務包括:大陸市場訊息服務(67%),保護知識產權(48%),解決商業糾紛的法律、調解服務(42%),以及市場推廣、宣傳服務(39%)等。台商所需的服務,很多都屬於香港的強項。調查亦顯示,近一半從事大陸業務的台商,已有使用香港服務,證明台商了解香港在這些領域的優勢。隨着ECFA進一步落實,未來將有更多台商使用由香港提供的服務。

爭大中華經濟圈商機

隨着兩岸簽署ECFA,大陸、香港、澳門和台灣的「大中華經濟圈」正在形成。在兩岸經貿磨合過程中,擔當橋樑和緩衝角色最適合香港。所以,香港不僅不該「閉關鎖港」,更要緊靠內地,利用本身特點,積極融入「大中華經濟圈」中,爭取商機,擔當要角。

香港是眾多國際企業的總部基地,中西商業文化交匯融合的特質,正是兩岸都欠缺。香港獲中央支持,將做大做強人民幣離岸中心,對於兩岸經貿交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此外,香港是知識型產業資源中心,能為大中華的企業提供產權交易、產品展示、技術策劃、品牌增值等「一站式服務」。香港這些優勢,只要好好利用,仍有「大把世界」。

香港經貿商會會長 李秀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