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所料,美國大選前人民幣匯率持續強勢,更創下多年新高。當匯率持續向上,市場總會有大量資訊去解釋為何會升。有說是因出口改善,也有說是因經濟見底,更有說是因見人行在貶值預期出現時一直維持中間價堅挺,令市場明白人行對維持人民幣匯率穩定的決心,所以掉頭向上,這算是筆者見過最有趣的解釋了。總之市場一致看好,無人會再覺得年底人民幣會貶值。
那後市何去何從?主流均認為現在是中國向美國賣人情,人為地令人民幣升值免遭口實。筆者認為近期人行開出的中間價並無為市場提供明顯取向,只因美元太弱,所以令人民幣「被動」升值。大選過後即使QE3仍在,估計也不致令美元弱勢如斯。再者中國出口業仍十分艱難,所以市場認為至年底中央仍會保持匯率平穩。
上述觀點並無錯,筆者也不認為今年人民幣仍有大升空間,但仍得提出一點讓大家思考,就是中國潛在的通脹問題。至一二年九月底,中國M2餘額按年增長14.8%,比市場預期為佳。
貨幣公式告訴我們如果貨幣供應量增加,在貨幣流通量不變的前提下,通脹及國民生產總值均會上升(MV=PY)。現在通脹應不是中央最頭痛的問題,所以雖則較少以減存款準備金率的方式向市場放水,但透過海量逆回購已達到放水的目的。
至一二年九月底,全部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61.51萬億元,按年增長16.3%,值得留意的是當中無論是企業短期貸款、票據融資、固定資產貸款、輕工業中長期貸款甚至是房地產相關貸款,均見加快增長。
此一增長勢頭能否保持尚未可知,但「穩增長、控通脹、調結構」為中央今年三大經濟任務,一旦開始放水就得留意通脹風險。事實上,通脹風險值得我們留心。商品期貨價格指數(CRB Index)自今年七月的低位267點,至今已上升回309點,升幅有15.7%。外圍資源價格上升,中國作為「世界工廠」,估計難有獨善其身之理。
維持匯率平穩甚至小幅升值,可減低輸入型通脹,令資金有較大誘因流入實體經濟,藉推動內需為中國經濟增長保溫,從而實現「保八」的目標。
那如果市場維持人民幣短期小幅升值預期,會否打擊剛復甦的出口市場?筆者認為未必。
隨着人民幣對沖產品已日漸成熟,買家要控制人民幣匯率風險不難。現時DF市場反映人民幣短期仍是看升,但一年後回落2%,以DF合約補貼貨價,應足以在中短期保持中國貨的出口競爭力。所以筆者對人民幣至年底的匯價保持審慎樂觀看法,走勢應具防守性,讀者可量力持貨。
關焯照
經濟學者,畢業於加拿大協和大學,獲經濟學學士、碩士及博士學位,曾任香港中文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兼香港中文大學生活質素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