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讓我更詳細分析歐元體系的缺點,及歐元區內政府在制訂解決歐債危機時所面對的困難。作為一個貨幣聯盟,歐元區有其本質上的不足。首先,它並無設有一個聯邦財政部,以策劃稅務、管理開支和發債,以及控制區內的負債水平。由於整個體系不能在州份或國家層面執行財政紀律,因而缺乏一個穩健的聯邦財政結構,以抵禦地方財政的不足。其次,歐洲央行受制於其憲章及政策局成員的理念,令發生危機時難以透過提供緊急流動資金以施加援手。
事實上,歐元區的解決方案快將黔驢技窮。在全國或地區選舉中,不少歐元區選民反對緊縮措施,加上多家銀行陷入擠提潮,令歐元區領袖難以解決債台高築的問題。儘管當局推出多項機制控制危機,但隨着選民反對緊縮措施呼聲漸高,及銀行受壓的程度升溫,當局推行救市政策舉步維艱。其實,歐元區領袖有不少緩兵之計可取,包括附表所列出部分有助歐元區保持完整,不致演變成大型危機。
我相信歐元區領袖及其顧問固然能提出更多措施。然而在反對緊縮措施的選舉結果及銀行擠提潮下,歐元區的官員實難控制局面。屆時,希臘甚至其他成員國,或會突然退出,歐元區亦會急於設立一個聯邦財政部,意味着成員國失去國家預算的主權。因為屆時的聯邦政府(或作為主要債權國的德國)將正式承擔歐元區所有財政責任,所以目前不少成員國反對這個建議。
在過去兩年半,歐洲央行擴張財政規模的成效不及聯儲局或英倫銀行,其放寬貨幣政策亦相對溫和。即使歐洲央行曾於二○○九年至二○一○年間進行新的長期(一年期)回購拍賣,以增加流動資金,財政規模數據顯示,在每次推出新的擴張行動(或增資產)後,央行均在短期內逐步收回資金。
在二○一一年底,銀行同業市場受壓,銀行開始把存款存入歐洲央行,而非借給其他銀行。自此,歐洲央行的財政規模才顯著擴張。由於歐洲央行未能在危機初期盡快擴張財政規模,廣義貨幣和信貸無法充分擴張,令歐元區的問題惡化。
現時歐洲外圍國家的存款普遍減少。雖然當局正推行結構改革措施和修補財政狀況,但需時頗長。同時,外圍國家的貨幣和信貸供應趨緊,加速經濟衰退步伐。
鑑於外圍國家的轉移資金,現時核心國家的貨幣和信貸供應增長,但不足以刺激經濟暢旺,抵銷其他國家的衰退情況。 面對大規模的市場恐慌,歐元區可否迅速應對大量存款外逃的情況,其能力備受質疑。在這個環境下,投資者應為危機升級作好準備。
•推行結構改革,緊縮措施和經濟衰退能減低受困國的成本開支,提升競爭力
•推出局部免債計劃,以及奉行嚴謹的財政規則,以控制政府的開支和赤字
•擴大援助基金的規模(作為「防火牆」的歐洲金融穩定措施/歐洲穩定機制),包括向歐洲穩定機制發出銀行牌照
•為成員國成立「壞帳銀行」,負責從倒閉的國家商業銀行接收有毒資產
•歐元區減息
•調低儲備要求
•歐洲央行購買主權債券(證券市場計劃)
•歐洲央行推出放寬銀行流動資金的措施(長期再融資操作等)
•為歐元區的銀行存款提供統一存款保險(或債務擔保)
祈連活
祈連活(John Greenwood)為景順集團首席經濟師,亦從1998年起獲委任為香港外匯基金貨幣發行委員會的委員。祈連活最為港人熟悉的是其「聯繫匯率之父」的稱譽,這緣於1983年他以Asian Monetary Monitor編輯的身份撰寫了一篇文章,提出聯匯的好處,同年港府亦決定把港元與美元掛鈎,至今依然維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