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rt Money:剖析輪證市場誤解(三)

牛熊證市場在○六年起開始發展,「強制收回」、「突然死亡」是市場對牛熊證在到期前被收回的形容詞。牛熊證和傳統認股證的主要分別,就是一旦相關資產在到期前的交易價格觸及收回價,將會停止買賣且按剩餘價值計算方法進行結算,而認股證則不論相關資產的價格,在到期時計結算價,最後交易日前可續在二手市場上買賣。投資者是故將牛熊證定義為「無仇報」之投資產品,較認股證更高風險,當中有意見亦認為產品本身不應設收回機制。

牛熊證三因素勝窩輪

事實上,牛熊證在全球多個證券市場,如德國、澳洲等也發展得相當成功,交易量更逐步超越認股證。牛熊證在全球市場發展迅速的原因,是因牛熊證之深入價內特性,令價格理論上不如認股證般受引伸波幅影響;其時間值損耗接近線性,其時間值減少的速度在接近到期日前,不會如認股證一樣愈見加快。此外,牛熊證的對沖值大約等於1的特性,令其與相關資產價格之升跌關係較認股證容易理解。

憑這三大因素,加上近年期權引伸波幅走勢反覆,令投資者更側重於買賣牛熊證。至於投資者對牛熊證收回機制的疑問,或許不太明白牛熊證的產品結構及背後的對沖機制有關。

牛熊證產品概念上與孖展融資買賣相似,其價格主要由兩部分組成,分別是內在值及財務費用。內在值可比擬為投資者以孖展買賣相關資產所需付出的按金;財務費用則可比擬為投資者向證券商借取金錢買入/沽出相關資產而付出的費用,並獲取槓桿效應。

相比起孖展融資,牛熊證的好處是一旦相關資產大幅變動,投資者與持有認股證一樣,毋須承受補倉風險,最大損失只是最初投資的本金,且具有不同槓桿比率的產品選擇。可是,發行人與證券商向投資者提供孖展融資一樣,一旦相關資產價格出現裂口走勢,向投資者收取的本金(按金)有機會不足以抵銷相關資產的浮動虧損。

收回機制如孖展斬倉

牛熊證如不設強制收回機制而大市繼續下跌,發行商持有的好倉合約,虧損將會不斷增加。倘發生在○八年金融海嘯時期,大市累跌逾萬點,不少發行商可能已倒閉。

由於牛熊證屬上市產品,發行人向投資者銷售,不可能獲得每位投資者的個人聯絡資料及補倉意向。因此,發行商未能如證券商般,當按金浮動價值跌穿維持按金水平,先向客戶收取資金補倉。一旦客戶未能提供資金補倉,才強制「斬倉」。為此,牛熊證產品在設計時便需加入收回價條款。收回價的設定,與證券商借孖展時的維持按金概念相似,只是此產品技術上不會接受補倉,觸及收回價便會「斬倉」,投資者如不欲被強行止蝕,宜在產品被收回前,自行換至較遠收回價之產品上。

大市近年走勢反覆,現時發行商差不多每隔50點便提供一隻牛熊證選擇予投資者,發行商既發行牛證,亦發行熊證,並非單向發行,與投資者對賭大市方向。牛熊證被強制收回,只是市場反覆無常的結果,並非牛熊證產品的結構所促成。

瑞信香港認股證及牛熊證銷售主管 何啟聰

免責聲明

筆者為瑞士信貸(香港)有限公司的代表 ,並身為證監會持牌人,並無持有相關上市公司的任何財務權益。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並不構成要約、建議或促使任何人士提呈買賣或認購任何證券。結構性產品價格可急升或急跌,投資者或會蒙受全盤損失。牛熊證備強制贖回機制而可能被提早終止,屆時(i)N類牛熊證投資者將不獲發任何金額;而(ii)R類牛熊證之剩餘價值可能為零。過往表現並不反映將來表現。投資前,投資者應了解風險,並諮詢專業顧問及查閱有關上市檔。瑞信之聯屬公司為結構性產品之流通量提供者,亦可能是唯一報價者。本文任何內容概不構成投資、法律、會計或稅務意見、並無聲明任何投資或策略適合或符合閣下的個別情況。

搵樓18即睇最新樓價走勢、最全面地產新聞及筍盤情報

「Money18免費即秒股票報價網站」現推出8升級功能,財經資訊,實時實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