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似底非底 政策寧鬆勿緊

內地經濟繼續放緩,今年首季按年增長降至百分之八點一,不但低於市場預期,也是二○○九年金融海嘯高峰期以來最差。雖然以絕對數值來說,經濟增長在百分之八以上不能算低,但以中國的國情而言便完全是另一回事,是否已見底屬言之尚早,未來一兩季存在進一步放緩的風險。所以在宏觀政策上,必須寧鬆勿緊,切忌自滿以免錯誤判斷形勢。

最容易對經濟形勢造成誤判的地方有兩個。第一,認為經濟下行是主動調控的結果。昨天國家統計局官員不斷重複說,儘管第一季繼續放緩,但增長已基本上趨向穩定,並呈現整體穩健的特點,而三月份的主要經濟指標已回升,預期未來仍將保持適度增長。言下之意是一切盡在掌握之中,宏觀政策取向沒有需要改變,令人擔心一旦發現估錯,要轉軚亦為時已晚。

第二種誤判,是認為中央決心改變經濟增長模式,要調整結構,着重質量,增長慢一些沒甚麼大不了。可是問題在於內地遠未擺脫一直以來的增長模式,經濟在原有結構下運行,增長則不斷減慢,絕對不是好消息。而且,首季按季環比百分之一點八的增長,化作年率亦只是百分之七點二,已低於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定出百分之七點五的目標,如果這樣也不算問題,無異於把壞事說成是好事。

綜觀首季,經濟增長依然靠投資帶動。在三個經濟火車頭之中,淨出口基本上沒有貢獻;消費方面,首季零售總額只有百分之十點九的實質增長,屬原地踏步,靠內需支撐仍然很遙遠。相對而言,固定資產投資的實質增長仍高達百分之十八點二,如要把未來幾季經濟穩定下來,離不開讓投資保持穩定增長。

在固定資產投資之中,向來有三條支柱,分別是製造業、基建及房地產,佔整體投資超過八成。不過,由於企業盈利普遍轉壞、產能過剩及急需消化存貨,相信製造業新投資會較為暗淡;至於房地產投資,在樓市調控絕不放鬆的大環境下,同樣不用寄望。因此要維持投資適度增長,便要靠政府牽頭的基建項目,這在首季已頗為突出,但顯然未夠,未來還要依賴更多政府基建才能支持經濟增長。

此外,貨幣政策同樣存在放鬆空間。不妨簡單計算一下,把首季經濟增長及通脹率加起來合共百分之十一點九,而三月底的廣義貨幣供應增長則為百分之十三點四,兩者相差只有一點五個百分點,反映貨幣供應偏緊,仍有幾個百分點的放鬆空間。很明顯,人民銀行要讓商業銀行發放更多新貸款,並進一步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否則又如何穩經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