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今年初,不少證券業人士預測今年港股會「先低後高」,可是市場走勢往往與主流意見對着幹,深以為慮的歐債危機在兩輪長期再融資操作(LTRO)注入資金之後大為紓緩,全球股市節節向上,直至首季末方出現調整。第二季少了不明朗因素,希臘債務談判告一段落,中國兩會結束政策大定,香港業績放榜期塵歸塵、土歸土,市場將聚焦各國經濟數據,美國強、中國弱此趨勢暫不容易改變,港股處於兩大經濟體系之間撕扯角力,估值亦處於高不成、低不就之間,值博率不會高於第一季。
第二季股市一向較為兇險,有云:「五窮六絕」,西方亦有「Sell in May」之說,何況首季累積升幅已多,回吐壓力亦成正比,故此除非中美歐經濟增長予人有更大驚喜,否則充其量是上落市,恒指在20,000至21,750點已形成一個難以踰越的框框。
不明朗因素雖見減少,但老問題依舊,美國會否推出QE3?中國今季會否再減存備率?葡萄牙會否步希臘後塵要求債務重組?市場對消息好壞定界模糊,只有氣氛好壞之分,升市時對壞消息視而不見或大漲小回,跌市時則將壞消息加以放大,近期便屢見拿中國的「小問題」作為調整藉口,如中國放棄「保八」、人民幣由單邊升值變為雙向波動、二月貿赤創二十年來最高等。反觀好消息迅速被市場消化,首兩個月採購經理指數(PMI)上升,千呼萬喚始出來之養老金入市,兩度減存備率等等,竟無甚刺激作用,港股豈可獨善其身?何況還有特首選舉引起的政治風暴餘波未了!
美國除樓市之外經濟數據持續改善,稍一閃失仍有QE3候命,道指和標指已重返海嘯前高位,納指更重演科網熱,蘋果公司成為另一神話,facebook如無意外將於次季上市,把科網股估值推向新高峰,資金有望繼續向西流。
股票長線升值是許多投資者的信念,次季看似無牽無掛,但後海嘯時期回歸基本面仍是障礙重重,美國兩輪QE效應曇花一現,LTRO會否步其後塵尚有待觀察,但投資者勿以為危機已過而掉以輕心,首季應絕未絕,但歐洲放水要流入實體經濟才算成功,次季投資仍需見步行步、膽大心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