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講場:金融守土塞責 外資坐大

前港英政府於還有不到八年,便要把香港管治權交回中國手上之際,突然祭起發展香港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的旗號,無保留地讓外資全面直接參與本港金融股市,這個做法是好心,還是不安好心,懷有其他企圖?個人素以「陰謀論」看待這件事,單從市場國際化之下,本港股市主導權,自回歸以來一直由外資金融巨企掌控,形同壟斷的情況來看,或多或少可以證明。

作為負責任的政府,於推行有關政策的時候,無論如何總應以本土金融安全及本土利益為優先考慮。九八年國際金融巨鱷來襲,特區政府耗逾千億元入市抵禦,是市場全面開放卻沒有培養本土金融勢力,沒有做好金融安全準備,給本地帶來的風險。

外資壟斷愈陷愈深

回歸至今,市場由外資壟斷的情況愈陷愈深,港股市場不但無一家具代表性、可分到一杯羹的本土金融企業;相反本土業者的生存空間,於持續引入向外資傾斜的政策影響下逐漸萎縮,甚至面對淘汰的厄運,「國際金融中心」這個動聽的名銜,卻以犧牲本地業者利益及生存空間作為代價,又豈是對市民負責,把「以民為本」掛在嘴邊的為政者所應為?

談到無一家具代表性的本土金融企業,有批評指是本土業界於市場發展的巨輪之下,不能與時並進增強實力、不思進取的結果。這些指摘或許不無根據,但是在市場全面向外資開放下,來者都是實力遠較本地金融企業,如銀行等大上不知多少倍的國際金融巨霸,本土業者縱然有思進取者,也只如螳臂當車,完全無法扭轉乾坤。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要扭轉形勢,幫助本土業者於開放洪流之下跟外資競爭,或者最低限度可與外資共存,便需要依靠政策扶持。可惜現實的情況卻是,在為政者篤信「積極不干預」及「小政府,大市場」理念之下,本土業界至今不但從未得到照顧,相反當局於深化市場國際化之下,差不多引入每項政策或者改革,反惡化其生存環境,令本地業者深感失望與無助。

政策扶持人取我棄

說本土業者必須有政策扶持,或許當局不盡認同,大概深恐這樣做會被外資嘲諷是「行政干預」,或者是「保護主義」的政策,甚至深恐外資會摒棄來港投資,令「主要國際金融中心」大為褪色。

倘若新加坡政府於開放市場之餘沒有政策「扶持」或「保護」本土金融企業發展,今天主導及執當地市場牛耳者,便不會是星展及大華等金融企業了,但新加坡並沒有因此受外資唾棄,失去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的能力,相反更是國際投資基金經理選擇作為區內總部之熱門。

倘若中國於逐步開放市場之餘,沒有政策扶持或保護本土金融企業發展,抗拒國際金融巨企勢力於內地坐大,今天國內便沒有像中金等多家金融企業,勉強可跟國際金融巨企抗衡,於內企境外上市的洪流之中分到一杯羹。惟其如此,此舉並未打擊外資到中國投資的信心,也未對打造上海成為國際金融中心構成障礙,則本港當局的憂慮是多餘還是只不過是藉口?

(本文只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作者所屬任何機構之立場)

搵樓18即睇最新樓價走勢、最全面地產新聞及筍盤情報

「Money18免費即秒股票報價網站」現推出8升級功能,財經資訊,實時實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