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環妍語:《Too Big To Fail》續集:一樣的角色、不一樣的結局

一年進入尾聲,投行圈裏,今年業績出色的要不已獲得擢升,就是胸有成竹,做得不怎麼樣的也感到大勢已去,反正下半年多家投行由於歐洲和美洲的總部虧損,一早已經對今年的花紅不抱有很大希望,因此一眾圈裏朋友難得舉行了一次聚會。投資銀行的人大部分時間都在公司裏度過,見了面談的不外是項目上的事情,但由於那天是一個跨投行的社交聚會,項目消息互相保密,忌在競爭對手之間談論,於是席間有人提議把自己工作上遇到最尷尬的事情公諸同好,作為大家的感恩節笑料。

任職美資投行的高級經理講道:「前幾個月在長安街的君悅酒店參加會議,我踏進電梯,看見身材魁梧、頭髮幾乎全禿的老外先生跟電梯裏一位女士講述投行文化。我覺得他很面善,加上話題又是我專長,於是我一時得意,也插嘴說──嗨!我也是投資銀行的。老外先生轉身打量我,並微笑點頭。我立刻伸出手,報上姓名──奇怪的是,他卻遲遲沒有介紹自己,只友善地問我──你是新入行的?我想這下糟糕,連忙說,是、是、全新的。後來,電梯門打開,他才說──我是保爾森(前美國財長),很高興認識你,好好幹下去吧。」這位副總裁說罷頭也不敢抬起來,大家笑得合不攏嘴。

確實,在投行界任職多年而不認得保爾森,就像一個香港人坐在李嘉誠旁邊而懵然不知一樣。不過,保爾森在應付金融海嘯期間心力交瘁,兩年多的財長生涯比三十年的投行還要磨人。據說他確實比在投行時蒼老了許多,尤其在北京偶遇,認不出來大概情有可原。我最近一口氣重讀了500多頁厚的《Too Big To Fail》,準備迎接二○一二年初同名的電影在香港上畫,金融海嘯的一幕幕情景又再次浮現眼前,而保爾森正是其中的主角,當時的危急和壓力,相信是保爾森接納出任財長的任命時始料不及的。在書中,保爾森沒有辦法及時拯救雷曼,其中重要的導火線就是英國政府不想「輸入美國的問題」,因此在最後一刻令英國的巴克萊銀行準備好了資金卻未能扭轉雷曼的命運。

單方面難擋經濟全球化

回首看,在全球化的經濟金融體系下,輸入與隔離並不能主觀地單方面決定,歐洲終歸還是受到了金融海嘯的直接打擊。事隔兩年,雷曼破產的記憶猶新,MF Global基金倒閉、歐債危機深化的陰霾重新籠罩全球市場。一查之下,MF Global背後的幾個主角, 不也還是書中提到過的海嘯中曾經嘗試為AIG及雷曼等穿針引線的幾個靈魂人物嗎?他們果斷大膽、資金實力雄厚,且縱橫金融市場多年,一家金融機構從經營到拯救、從倒閉到復活,似乎都可以由他們一手包辦。《Too Big To Fail》看來只是上集,原班人馬可以再續演下集,只希望他們能切切實實地幫助體系恢復元氣,給電影故事一個好結局。

妍宇,《香港華爾街的孩子》作者,畢業後一直在香港的華爾街工作,現任職跨國投行,卻始終是不折不扣的狂想一族:游走在城市之中,沉睡在字裏行間。

妍宇

地產網大革新,即睇最新樓價走勢、最全面地產新聞及筍盤情報!

「Money18免費即秒股票報價網站」現推出8升級功能,財經資訊,實時實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