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豬屈銀行買債 犯眾憎危上加危

歐債危機愈演愈烈,不僅爆發債務危機的國家數目不斷增加,形勢的發展亦愈來愈匪夷所思,令人不敢相信自詡文明和先進的歐洲社會,竟然出現在新興市場或第三世界才會看到的混亂局面。

部分「歐豬」國家由於新發行的國債無人問津,為免國債發行成本急漲,進一步加重這些國家的債務負擔,竟要求本國的銀行買入國債,或者至少要做到停止出售國債,減少國債的沽壓,目的顯然是期望本土銀行擔當國債的最後貸款者。

本應是歐元區最後貸款者的歐洲央行則一直忍手,不願意為「歐豬」國家債務買單,當然有其顧慮,不想在毫無制裁和約束的前提下,以近乎倒錢落海方式買入「歐豬」國家的國債。不過,歐洲央行冷眼旁觀「歐豬」國家被財困逼得如熱鍋上的螞蟻,同樣無助解決問題,只會加深歐元區內「富國」和「窮國」的裂痕,加速歐元區步向瓦解。

坦白說,「歐豬」國家向本土銀行施壓,要求它們力挺國債發行,其實是下下之策,既令銀行業敢怒而不敢言,且無法改善國債發行的質素,性質上又有製造國債市場虛假需求之嫌,如果換上的投資工具不是國債,而是其他證券工具,蓄意製造虛假市場的人士,必定難逃監管機構的干預和制裁。

此外,銀行被迫購買這些國債,也令它們處於兩難局面,一方面是銀行的投資者及監管機構希望銀行減持有毒的歐洲債券,一方面是銀行所屬的國家提出買債要求,根本是自相矛盾。值得留意的是,國債若要銀行支持,銀行持貨太多,財政狀況變壞,結果必然是向國家伸手求助,令國家債務負擔更重,形成國家和銀行「累鬥累」的局面。

相比「歐豬」的窘態,美國的國債市場情況似乎「好」一點,因為聯儲局早已挺身而出,左一招量化寬鬆,右一招扭曲操作,人為地將國庫債券市場托起,而且將長期債券息率壓在低水平。即使評級機構標普早在八月已降低美國的主權債務評級,惠譽國際亦調低美債的評級前景,意味在不久的將來,可能多一家國際機構調低美債評級,聯儲局也置若罔聞,對國庫債券照買如儀。這確是歐元區國家所沒有的「優勢」。

不過美國的所謂「優勢」,更準確說法是「憂勢」,因為聯儲局仗着擁有印鈔權,可無限量向市場提供美元,嚴重扭曲金融市場的生態,其實是鬥傻理論中的大傻。如果歐洲央行迫於無奈,加入傻瓜行列,以無限量的發鈔機制來支持歐債市場,即使紓解了眼前的發債問題,也只是拖延時間,將天文數字的債務不斷再滾大,令全球金融市場前景危上加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