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債務危機毫無破解迹象,正把環球經濟推入衰退深淵,中國自然不能幸免。有投資銀行估計,如果歐美深度衰退,中國經濟增長可能跌至只有百分之五點五至六點五之間,前景不樂觀。其實,以中國的投資率佔整體經濟比重之高,以及韌力之強,斷言經濟增長將極速放緩未免太悲觀,但這不是說保增長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困難之處不在「外衰」,最驚的是「內亂」。
投資銀行巴克萊的報告認為,外部需求下降將拖累淨出口表現,於是降低中國今明兩年的增長預測,分別只有百分之九點一及八點四。不過,如果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歐美深陷衰退的預測準確,中國的經濟增長更將減少四個百分點。至於屬中國「大好友」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蒙代爾,便沒那麼看淡,他認為中國增長會在短時間內減少兩個百分點,但很快可復原。
雖然環球經濟轉壞必定打擊中國出口,但以此來推算經濟增長急速惡化,有過分悲觀之嫌。因為淨出口對中國增長的貢獻,已變得似有若無,支撐增長的動力也不是市場經常吹噓的民間消費,真正動力來自投資。雖然中國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長已略為放慢,但投資率乃接近五成,並有欲罷不能的態勢,不難在環球衰退中保持一枝獨秀。
事實上,其他地方經濟不振,對中國並非全屬負面。道理很簡單,當歐美消費需求減少,石油、金屬、糧食及各類原材料等大宗商品價隨即下挫,對於中國這個資源消耗大國來說,反而受惠進口價格下跌,輸入型通脹壓力也得以紓緩。由於中國的內部投資多涉及基建、房地產及內需,屬對內多於對外,這不是更加有利投資,有利於保增長嗎?至於成本效益及投資效率則屬後話。
外界經常擔心中國的投資降溫,顯然低估了各行各業的投資熱情,忽略了全國總動員的威力。不妨看看,中央在金融海嘯後只推出四萬億元人民幣刺激經濟,埋單計數換來十幾萬億元人民幣的投資項目。又例如,中央企圖以壓抑新貸款來控制投資增長,結果造就了全國洶湧澎湃的民間高利貸熱潮,單是九月上半個月便流失了四千多億元人民幣銀行存款,相信已流入民間,如果不是投資衝動旺盛,又怎會有這空前盛況!
以中央的財政實力,多花些錢刺激投資,自給自足保增長,絕無難度,難就難在如何做到細水長流,不要一炮過玩盡。坊間常說縱然每個人的選擇都是理性,但數以億計的人同時做出相同選擇,便會帶來非理性的結果,甚至失控,正是保增長的困難所在,也是不怕外衰,最驚內亂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