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以為「黑池交易」這種欠缺透明度,就像黑箱作業的證券買賣方式,是監管制度還未健全時才會出現,沒想到現今強調加強監管,提高市場透明度,連國際證監組織(IOSCO)也每年煞有介事,商討加強市場監管的時候,「黑池」竟可登堂入室、名正言順地公開操作。就連銀行也要趁熱鬧,還計劃要把其客戶都倒入「黑池」之中。
筆者從事證券買賣40年,類似「黑池」的買賣方式,其實在七、八十年代間,那時還未有電子化交易,市場監管仍較鬆懈,證券監管根本沒有今天的嚴謹,證券行不透過在公開市場上板,而私下為買賣雙方作對盤成交,乃十分普遍,且幾近理所當然,價格是否最佳、最符合客戶利益,或是與公開市場做價是否貼近,那時也沒人會予理會,客戶不投訴便是了。
然而,現今市場監管尺度愈趨嚴格,券商及其代表人員在從業人員守則之下,被要求必須以最佳價格執行客戶買賣指令,而且電子化買賣系統讓交易高度透明,彰顯買賣公平。這種私下對盤欠缺透明度,買賣雙方也不知其指令是否已獲公平處理的操作方式,竟獲得監管機構容忍,授予操作許可。並且連公開市場也要急謀辦法,加強與此類不正常的交易系統競爭。筆者先前曾說,放縱「黑池」交易,無異是市場監管的重大倒退。
一直以來,基金大戶藉口避免大手交易價格受影響,而堅持透過「黑池」進行買賣,其實是大戶或營運「黑池」的金融機構,企圖把交易由明轉暗,以達到操控買賣結果的伎倆,這種操作方式相對全球極力維護投資者知情權,盡量提高市場透明度的監管原則,顯然背道而馳。
「黑池」之所以盛行,並且大幅蠶食公開市場的市佔份額,乃是監管機構為免失去國際投資基金的眷顧,削弱國際競爭力,因而半推半就之下,允許部分以基金大戶為主要客戶群的投行,私下為其客戶進行該類操作,但從最近的迹象看來,「黑池」交易似乎已經被看成正常的操作方式,不但監管機構不再抗拒,就連傳統公開市場,也大談提升市場交易速度,甚至把本是環球市場最好、最具透明度的掛牌制度,也與「黑池」活動掛上了鈎,說為了要與「黑池」競爭,必須予以改變,令人真有本末倒置、喧賓奪主的感覺。
諷刺的是,美歐市場證券買賣,從來都是以不記名方式進行,但是偏偏在證明「黑池」交易,與市場記名或不記名買賣實際毫無關係,大戶為了掩人耳目,還是要利用「黑池」作為掠取私利的工具。
筆者個人愚見,市場交易全面電子化,「黑池」是絕對不宜鼓勵的,就算難擋其勢,也必須加強監管,促使其進一步增加透明度及保持完整交易紀錄,以備監管審視,「黑池」交易也應嚴限於專業投資者之間的活動,絕對不宜讓「黑池」營運者把投資經驗不深、實力遠在基金大戶之下的散戶也納於其中,避免產生事故,惹來社會爭議。
作者為持牌註冊人士(本文只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作者所屬任何機構之立場)
僑豐金融集團副主席 許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