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儲局先後兩度大放水喉,購入美債及按證,規模達二點三萬億美元(約十七點九四萬億港元),還未計及把債券到期回籠資金再投資,成功令美國以至全球經濟及金融體系從金融海嘯中復甦過來,但同時引發資金四處流竄,催生環球資產泡沫風險。
聯儲局○八年底啟動首輪量化寬鬆措施(QE1),對美股的刺激尤為明顯,三大指數隨即於○九年三月初見底,其後一度乏力再上,但隨着聯儲局主席伯南克去年八月「放風」推出次輪量化寬鬆措施(QE2)後,股市又再重拾升浪,標普500指數迄今漲近三成,反映小型股的Rusell 2000指數更漲逾四成,打破○七年的歷史新高。
對很多聯儲局官員而言,QE大部分目標已達,包括消除通縮威脅、資金由美債市場流向股市及其他風險資產、股市上升產生財富效應,並使企業得益。儘管推低美元匯價並非當局原先目標,但QE卻能增強美國貨品的出口競爭力。
不過,QE的副作用同時出現,最明顯是熱錢大舉流入新興市場,對金融穩定構成潛在風險,而長期低息的環境助長加拿大、澳洲、香港等地樓市的炒風,樓價升至高處不勝寒境地,商品價格狂飆亦推高通脹。
新興市場貨幣升值開始危害實質經濟,打擊本土工業。以巴西為例,貨幣雷亞爾過去兩年升值四成,上周見一點五七雷亞爾兌一美元的三年新高,高盛表示,雷亞爾可能是全球最被高估的貨幣,而巴西財長曼泰加早已警告會爆發貨幣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