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脹樓價肆虐 消費難擔增長大旗

今年是內地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目標是大幅提高普羅大眾的消費能力,讓消費成為經濟火車頭,實現發展方式轉變。言猶在耳,國家統計局昨天公布的第一季度宏觀經濟數據,消費已儼然成為帶動增長的主力。在首季百分之九點七的經濟增長中,消費拉動了五點九個百分點,貢獻率達六成;投資僅拉動四點三個百分點,貢獻率為四成四;外貿因為出現逆差,拖低增長半個百分點,貢獻率為負半成。驟眼看,消費表現強勁,真的是良好開局嗎?

內地經濟的所謂「三駕馬車」,分別是消費、投資及外貿,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向來很波動。在金融海嘯肆虐的二○○九年,經濟增長百分九點二,投資的貢獻率高達九成二、消費貢獻率為五成二,出口萎縮導致貢獻率為負四成半。隨着經濟回穩,去年情況已見逆轉,全年百分之十點三的增長中,外貿復甦令淨出口的貢獻率回復正數,消費貢獻率則降至三成七,可見三者有此消彼長關係。

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就是過去兩年大量投資基建的刺激經濟措施淡出,投資對增長的貢獻率相信會逐步回落至四成的正常水平,拉動作用減弱,這從首季經濟按年增長低於去年底可印證。換言之,未來支撐經濟快速增長的主角,的確非消費莫屬。究竟消費者能否承擔起這個重任,便要看有多少可支配收入供他們花費,手頭是否鬆動,這並不樂觀。

消費離不開衣、食、住、行,其中食和住屬基本和必要開支,不妨從這兩方面入手。雖然統計數據顯示,首季內地城鄉家庭人均總收入分別增加一成二和兩成,可是扣除通脹因素後,實際約六折收數,購買力被嚴重蠶食。內地通脹仍在惡化,估計很快達百分之六,首季高逾一成的食品價格漲幅肯定未見頂,民眾要花更多錢在食品上,難免要減少其他消費。

在居住方面,也好不到哪裏。內地六百多個城市,早前奉中央命令定出樓價調控指標,絕大部分與經濟增長及人均收入增長掛鈎,等於預告只升不跌。按照昨天公布的數據,而調控目標又全數跟足的話,樓價整體升一成恐怕冇走雞!如果民眾想一圓置業夢,不但要拿增加了的收入買樓,說不定更要節衣縮食,還有閒錢增加消費嗎?

事實上,內地首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四萬二千九百多億元人民幣,按年增幅只有百分之十六點三,表現不算標青,還未及金融海嘯爆發前,而且當中有不少是因為通脹造成的「假象」,當局應該心知肚明。由於以工業為主的第二產業仍然供過於求,導致衣着等非食品類無力漲價,否則居民的實質購買力肯定更差。很明顯,通脹得不到改善,而樓價又不斷上升,期望以消費全力拉動經濟增長,實屬奢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