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金融視野:政局動盪油價添動力

上周五傳來日本大地震的消息,當日亦是沙特阿拉伯政局地震之始,因為沙特人民對已有七十多年歷史的君主專制王朝統治愈來愈不滿,該國逾百知識分子,包括各行各業的精英,於網上發起三月十一日(及二十日)上街,並獲得數以萬計民眾的積極回應。

沙特阿拉伯於一九三二年立國,三八年發現石油後經濟才漸漸現代化,在此後數十年,沙特人民滿足於物質生活的改善,石油有價又解除了人民及商界大部分賦稅,沙特人民生活無憂,又從每天五次向阿拉禱告中獲得心靈的平安,物質生活滿足精神生活有所寄託,沙特遂安定繁榮。

可是,這種統治層與老百姓相安無事、和諧相處的日子,隨着網絡的普及,以傳播阿拉伯世界真相與自由民主為目標的半島電視進入每個家庭,這個年輕人佔大多數而且因為政府提供免費教育而識字率甚高的國家,人民要求政府要對國民負責,增加透明度、保障人權以至政治參與,是很自然的發展,示威遊行便在這種氣氛下形成。

對於見慣以致經常參與抗爭的港人,或許認為示威遊行只是小事一樁,可是,在君主專制,數十年國王一言而為天下法的國家,這種破天荒的群眾活動,尤其是有皇室中人參與其中,必定會產生深遠影響。人民的覺醒令有近八十年歷史的沙特專制王朝風雨飄搖,不論其會否進行政治改革或被推翻,都會成為油價向上飆升的推動力。

資金追逐罕有商品

另外,撇開沙特阿拉伯的政局,油價看漲的原因,可歸納為下述數點。首先,「量化寬鬆」令衡量貨幣供應的M2大躍進(增加了約一萬億),這意味着新增的鈔票入市追逐包括石油在內的罕有商品。其次,油價從一九九一年的11元,升至○八年六月的138元,漲幅12倍,但以耗油大國美國為例,石油開支佔GDP只升7倍,從百分之一上升至百分之六點五;撇除通脹,八一年至○八年的油價上升百分之三十,而石油支出與GDP之比由百分之六點五至百分之九;以目前每桶油價一百元計,石油開支只佔GDP百分之四點六,遠比八一年和○八年的比率低,這意味油價仍有上升餘地。

再者,商用油國大量儲存原油。國際能源及金屬分析公司則指出自二○○八年十一月,中國已把汽油出口量減至最低。中國經濟突飛猛進,存留較多石油,是應有的做法;而在中東眾多油國政治動盪不已的情形下,儲藏石油的國家和數量亦只會愈來愈多。

金榮財富管理首席基金經理 史理生

跨媒體地產網新居入伙 幾萬個精選樓盤 歡迎睇樓!

Money18新功能「18好路數」為你預測心水股票升跌機會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