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科技產業光環漸褪色

日本是頂尖的科技王國,其生產的消費電子產品早於七十年代開始行銷全球。不過,當地科技業近年備受內憂外患困擾,一方面國內新血不足令業界面臨人才短缺,另方面又面對來自南韓和台灣的競爭對手威脅,令日本科技業光環褪色。

人才流失 韓台蠶食

索尼創辦人盛田昭夫在其一九八六年出版的自傳《日本製造》(Made in Japan)中,談論了日本發展成全球科技先鋒的原因,與當地盛產工程師不無關係。然而,去年當地有高達三分之二製造商慨嘆高技術科技人才難求,由招聘雜誌Recruit進行的調查更顯示,日本年輕人不再嚮往加入製造業,受訪學生視加入國營服務機構為最理想出路,反觀索尼和豐田遙遙落後,分別排名第77位和第82位。

事實上,日本科技業失色有迹可尋,南韓和台灣科技業近年急速崛起的勢頭,與日本業界於六十至八十年代所經歷的景況雷同。不僅如此,日圓兌韓圜和台幣大幅升值,削弱日本出口競爭力,加上日本業界管理層不思進取,大品牌包括索尼、Sharp和Panasonic皆被批評在創新和回應市場需求方面追不上亞洲同業。里昂調查指,日本科技業的全球市佔率,過去十年被南韓和台灣同業蠶食近三分之一。

為削減開支和減少匯兌損失,愈來愈多日本科技業把生產工序外判給台灣和東南亞國家,一如數十年前包括國際商業機器(IBM)在內的美企把工序外判給日本。

在競爭力下降及工序外判下,昔日是消費電子產品出口大國的日本,也得依靠入口電視機等產品。日本電子信息技術產業協會(Jeita)資料顯示,日本去年首十個月入口電視機、立體音響及其他影音產品總值7,690億日圓(約725億港元),較出口多70億日圓。

跨媒體地產網新居入伙 幾萬個精選樓盤 歡迎睇樓!

Money18新功能「18好路數」為你預測心水股票升跌機會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