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復甦仍不確定下,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成為探索場合,今年備受重視,其中主要焦點就是中國,一方面中國派出強大陣容與會,另一方面論壇議程突出了中國的分量。在格局上先已演繹「世界需要中國,中國離不開世界」的主題,對於中國來說,這是潛藏複雜的溝通,並非輕鬆的聯誼。表面詞藻禮儀,論壇是讚賞中國崛起的宏大場合,骨子裏的思潮,就是經貿利益的需索,用「期待中國帶來驚喜」的委婉,加諸對世界負有責任,甚至「褫奪」新興國頭銜,將中國打入發達國行列,成為配合的話題。
中國抱着得到世界理解的願望而來,首先遭遇的就是藏於禮讚之下的敵意。可能「敵意」在不同國體,不能說成同一形式的敵意,當中有的真確是懷有敵意,有的就是戒心提防或疏離感。如果「褫奪」中國新興國頭銜議論成風,中國自我標籤的新興經濟體代表,將被抽去信用,中國自身發展經濟的困難,得到國際理解和同情的程度也將降低。哪怕中國真誠協助世界經濟恢復平衡,亦未必贏得善意和尊重。
在達沃斯的兩個「中國故事」,鮮明體現了上述現實。第一個故事:中投總經理高西慶「投訴」,好幾個發達國不歡迎中國投資,當他一再解釋我們是最受歡迎的投資者,但人家說「我們要錢但不要人」。言語的粗暴無禮,哪裏是歡迎中國投資,不過是想你放下錢走人,毫無平等相待的誠意。這種現實是中國投資「走出去」的困難所在,逼人民幣大幅升值的無理就在於,不要你投資但要掠奪你的錢。
中投無奈將投資轉向新興國,雖然受到歡迎,但新興國凶險的通脹前景,使中投推行長期投資十分困難。實際上,在一些發展得較好的新興國,中投「插旗」押注是否真受歡迎也頗存疑。對中國投資的敵視與疏離,刻薄到對中國投資順暢的地方,如非洲,更是閒言閒語說三道四,誣指中國是「要殖民非洲」。這樣的國際現實,容不得中國有效協助全球恢復平衡,也顯見中國致富後,還有待建設強國體制才能贏得國際尊重。
第二個故事:中國商務部部長陳德銘放話,今年起中國將特別注重企業海外投資,特別注重進口更多商品,特別注重促進國內消費。三個「特別注重」再加一張「期票」--五年進口額翻番,美對華出口達二千億美元,可謂不是空口白話。但許諾的潛台詞,是中國要買自己想要的東西,不能買一大堆多餘的「廢物」。這種意願放在全世界都合情合理,但好幾個發達國家並不尊重中國的意願,保持貿易封鎖,硬是存在帶敵意「冷戰思維」。
可見,五年進口額翻番,拋出了橄欖枝,還要國際「識做」,否則目標是會落空。嚴峻的現實,明顯反映世界對中國崛起的戒懼,充滿希望依靠中國令世界經濟恢復平衡,但又不希望中國快速強大,令各國感覺威脅的深刻矛盾。要解開當中情意結,莫說今次達沃斯論壇未必收效,再多回合論壇溝通,仍難填平意識形態的鴻溝,這是中國難避的形勢和面臨的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