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港股寄望殷 好淡波折求小富

踏入二○一一年,是本世紀第二個十年的第二年,每逢新一年的開始,人們總會揮別去年的憾恨,抱有良好的憧憬,今年卻別有意味。兩岸媒體首次攜手票選漢字,五十六萬網友今年公推一個「漲」字,位居第二的是「怨」,第三位是「灰」。選字三甲,完全算不上向好的憧憬,反而道盡對通脹的擔憂,這個「漲」字只有放到股市的前景裏,才是投資者的喜訊。事實上,各投行給出的預測,以恒指論一般都高過去年的高點,回應了這個「漲」字。會不會跌碎眼鏡,且得走着瞧。

港股看漲的基礎,與全世界大同小異,主要是量化寬鬆製造出超量的流動性,成為資本市場、商品市場的推漲動力。而且目前預計還較長期保持低息,量化寬鬆未收手,資金繼續擁抱資產泡沫是可以預期的,但是在資產泡沫成為如影隨形的隱憂時,追逐泡沫的博弈不能全無保留,對恒指看漲的預測難免會像去年,年頭心氣高些,結果年尾埋單略為失望。

年內港股走勢波動飄忽難免,當中市場最需要了解的是港股的特殊性。從貨幣匯價反映經濟而言,香港存在別的經濟體沒有的特點,概括地說,因為抱定聯繫匯率不放的關係,等同貨幣是美國的;但是港股所反映的經濟基礎卻是中國的。這種特點不是左右逢源,反而是進退兩難:一方面港元理應追隨美元向貶,但人民幣不斷升值,或有帶動港元呈強的效應;另一方面人民幣業務在港興旺起來,激發換人民幣熱潮,造成港元過剩,低利率也傾向推低港元。

正如金管局前總裁任志剛所言,金融市場亂象「百年不遇」。實際上,目前的金融亂象超越九七當年,因為當年熱錢再多,多不過現時;當年美息向升,現時美國零利率兼量化寬鬆。很明顯,香港夾在美元貶、人民幣升之間,又夾在跟隨美國鬆貨幣、備受內地轉向緊縮影響之間,並非簡單重演九七年的舊版本。這樣的金融現實,使資金不論是炒上還是炒落,都容易搵到理由或藉口。

有趣的是,今年中美各具周期效應,方向卻是相反的。美國總統四年任期,歷史上第三年(中期選舉之後、總統大選之前)尤其上半年,是總統周期美股表現特佳的年份,從一九四五年至今,總統周期第三年標普五百指數平均上漲百分之十七;今年也是中國最高領導層換屆前一年,歷史經驗是這一年經濟會出現一定減速,以通脹壓力及政策緊縮而論,股市表現難以看好,加上「十二五」開局之年,政策效應有待明朗,或許降低資金追捧熱情。

中美的影響效應,還是這一句:資金不論是炒上還是炒落,都容易搵到理由或藉口。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概念熱度下降,人民幣升值不可能強勁,會相應消褪港股的吸引力。全球的影響效應,可給港股帶來穩定發展的希望,一是歐洲最終可望戰勝債務危機;二是美歐日復甦雖緩慢但雙底衰退機會降低。來自經濟回暖的利好,希望能沖銷政策的衝擊,造就一個「小富」之年。總括而言,港股今年升勢可期、波動難免,沒有爆炸式的漲升並不重要,最緊要是不來一下插水式逆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