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央巨資挹注後,七點八萬億元(人民幣‧下同)的貸款效應今年料還能吹動中國經濟巨帆繼續飄揚,估計全年經濟增長率將達10%,但篤定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對此反應冷淡,因為貧富分化、物價飛漲等才是眼前大事。為應對通脹和抑壓流動資金過剩,明年貨幣政策將「回歸」穩健,惟游資四竄、美國猛印鈔票,中國的經濟轉型必定荊棘滿途。
今年中國經濟宏觀表現理想,雖然年中高低跌宕,出現過經濟或見雙衰退的憂慮,但中國仍然邁步走向金融海嘯後的復甦。要數全年最大的風險,大抵就是差點失控的物價了。
熱錢炒作百物騰貴
熱錢持續炒作、貨幣發行過量等原因,成為導致今年物價飛漲的元兇,人民幣升值預期更是熱錢斗膽下注的理由。從樓價對中央政策似乎產生抗藥性,到大蒜、辣椒輪番炒作,內地消費物價指數(CPI)由一月份的1.5%,逐月飆漲至十一月的5.1%,中央制訂的3%通脹目標就此被戳破。
百物騰貴衍生了「蒜你狠」、「油你漲」、「薑你軍」等諷刺糧食價格的形容詞。最後一季,中央多個部門分頭頻密出擊,全力抑壓通脹預期心理。但在明年油價看漲、境外熱錢蠢蠢欲動的壓力下,預計通脹這隻猛虎的威力仍將震懾八方。回顧過去一年,中國的經濟復甦是採取了刺激投資政策帶來的結果,經濟發展長存「不協調、不平衡、不可持續」的問題還未解決。目前中外各大機構預測明年中國經濟增長在9%至10%之間,換而言之,「不比今年差」。
長久以來,中國經濟增長的動力主要來自投資、出口與消費。不過,在明年開局的「十二五」規劃,消費將首次排「第一」,被正式列為拉動中國經濟的最大引擎。
眾所周知,○八年底中央祭出的四萬億刺激計劃,全部在今年底鳴金收兵,明年政府不再想靠投資、不能倚賴復甦尚不明朗的歐美市場,最好當然是「自強」,構建消費帶動型的經濟。要做到這一點,首先要令民眾的荷包充實,因此必須上調個人所得稅起徵點、提高居民的收入,否則就難以刺激消費了。
雖然「改變經濟增長方式」這句話,在過去十年的總理工作報告中都講過,但從來不像今年那樣認真。加快經濟結構調整的步伐是明年「十二五」規劃的主調,政府提出了改造和提升製造業,主要針對中國「大而不強」的製造業,同時會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實行雙管齊下,扭轉第二產業的劣勢。
就在年尾之際,傳來美國可能祭出第三次量化寬鬆措施的消息,中國如何降低對內部造成的衝擊、打壓通脹預期心理,都是明年推動經濟轉型大計時面臨的最大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