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崛起成為世界焦點,但風光背後,仍有很多說不盡的貧苦故事。曾任樂施會主席的美國道富銀行執行副總裁謝錦強表示,在銀行上班接觸到是富有強大的中國社會,但在樂施會服務時,中國卻只是一個貧窮封閉的國家。當今社會距離公平的世界還有一段漫長路途,身居要職的他揚言要發揮影響力,令社會更進步、更開明。
商業世界難免爾虞我詐,不少人為了成功,更會不擇手段破壞規則。謝錦強曾投身樂施會的慈善服務,或多或少是因他明白到,賺錢固然重要,但同時亦應利用自己的能力,去幫助更多有需要的人。「全球約有70億人口,大部分人擁有足夠的食物,但仍有約七分之一人口無法得到溫飽。即使富裕如香港,亦見有人要露宿或居於籠屋等環境惡劣的地方。加入樂施會後,更明白烏托邦並不存在,社會上的規條總會有利或不利於某類人,我們可以做到的是推動社會向前。」
世界不存在絕對的公平,他指就如一位年薪過千萬元的金融機構行政總裁,與一名每天為收成而苦惱的雲南苗族居民亦同樣在喊壓力大,但兩者的環境卻是天淵之別,因此與其埋怨社會不公,倒不如花多點精神作改變。
有別於一般商界人物,謝錦強加入金融界前,亦曾任政務主任及教師。由於是在天主教學校長大,他尤其着重博雅教育,小時候總將商業、金融與金錢畫上等號,完全沒想過自己有天會參與其中;但隨着思想愈趨成熟,他發現金融業也有不少學問,如市場學及資訊科技等。
「科技、商業活動及世界運作三者息息相關,道富現時每年約四分之一的經費用在科技發展上,如在杭州大量聘請浙江大學的科技畢業生,希望吸納人才幫助公司發展。」
說到內地學生,在座同學最關心當然是中港學生的競爭問題。曾為人師表的謝錦強,現時仍擔任大學學科顧問,相信定能為同學釋疑。「愈來愈多內地學生來港唸書,超過一半研究院學生均為內地生。多內地生來港學習實屬正常現象,相對於中國的13億人口來說,這只是冰山一角。
現時香港的大學生多在溫室中成長,講求興趣、生活及學習的平衡;而中國近年才急速發展,內地生勤力、拚搏,難怪大學的教授也認為內地生一般比香港學生優秀。」
謝錦強亦曾為香港學生感到擔憂,更一度認為他們正處於兩難局面。「論中文程度,香港學生不及內地學生,論英文程度也不及外地學生,但當我跟一名著名的分析員傾談後,他卻一語道出我的悲觀看法並作出矯正:論中文程度,香港學生比外地學生出色;講英文程度亦較內地學生優秀。」
妄自菲薄的確不是對待問題的正面態度,他寄語同學要在現今社會立足,就應放眼大中華及亞太區市場,不應只以中國及香港為基地。「現時世界的機遇比以前多,因文化及英語水平不及本地人,從前的留學生只可在當地從事理科、研究及工程的工作。
但今天的社會講求多元化,不同類型及國籍的人也會獲聘請,尤其是金融海嘯後,亞洲嶄露頭角,中國及印度的發展更令人期待。」
發掘自身的優點,然後適當地利用周遭的機遇,相信本地大學生定能開闢一條屬於自己的出路,雖然過程中難免會遇上挑戰,但謝錦強認為,人生就是要透過不斷的嘗試,發掘興趣及尋找目標。「凡事也應持開放式態度,多跟別人溝通,即使是一些根深柢固的錯誤觀念,也可隨着時間而改變。」
Q:到外國求學是否可以增強競爭力?
A:基於舊日的觀念,香港的家長偏好把子女送到外國唸書,不過最近的調查卻顯示,本港中學生的水平位居全球第4,較英國及美國的排名還要高,但不少家長執意認為香港教育不及外地,這讓我感到十分不解。其實香港人應增強自信心,如不少本地大學的全球排名不比外國大學低,再者現時社會已不太着重是否名校出身。
Q:本港學生的積極性是否有待改善?
A:在大班教學及以考試為本的環境下,學生習慣被動地聆聽老師講課,久而久之便變得怯於發問,我認為這種教學模式必須改變,應該加強教師及同學間的互動。不過,也不能以偏概全認定所有本港學生都不夠積極,我近年亦不時收到畢業生的毛遂自薦信件,我覺得這總比「守株待兔」來得正面。
現職 美國道富銀行執行副總裁
學歷 美國羅倫斯大學高級榮譽文學學士學位、香港中文大學工商管理碩士、香港大學公共行政碩士
履歷 曾任職於渣打銀行、奧美廣告公司、香港證監會單位信託委員會等,曾擔任中證監的開放式基金試點評審委員會主席及樂施會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