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llion大追尋:「80後」賺百萬Possible!

今時今日成為百萬富翁,雖不能保證今後生活無憂,但這筆錢卻是人生不可缺少的「第一桶金」。不少八十後年輕人認為,打一世工遑論發達,想儲一百萬元是遙不可及,事實又是否如此?創富新專題今期首回就訪問兩位同屬「百萬富翁」的八十後何啟聰及蔡秀虹,就是要證明:100萬?It's Possible!

瑞信何啟聰:三管齊下達標

瑞信香港認股證及牛熊證銷售主管何啟聰(Ivan)中三就開始炒股,屈指一算已有十幾年炒股經驗,當年在學界更曾奪得多個模擬投資比賽的獎項。

單靠儲蓄很難致富

昔日的「少年股神」於○三年畢業後就加入證券行工作,到○六年加入荷銀後沒多久,就有屬於自己的首個100萬元。這個100萬得來不易,除要勤儲蓄、善投資,還要創業搞生意,三管齊下才能達標哩!

Ivan坦言,加入投行後的薪金上漲,令他加快成為百萬富翁,但總的來說,儲蓄依然是最基本的好方法。基層出身、在公屋長大的何啟聰自小就養成節儉的習慣,年輕時更試過放學後用個多小時由九龍塘的學校走路回到觀塘的家,他笑言:「嗰陣大把時間又慳到錢,就無所謂啦!」沙士期間,他在證券行工作,當時月入僅6,500元,除了要給3,000元家用之外,扣除一切開支,每月仍會留下1,500元作儲蓄。即使現在跳出基層、躋身中產,他的儲蓄習慣亦依舊存在:「由於長時間留在公司,平時很少外出消費,現在每月我可以儲起約薪金的80%以上!」

不過,單靠儲蓄也未必能在短時間內達成致富,Ivan當日想到的就是創業,在讀大學時做了一年老闆。

課餘投資網上創業

他稱:「當時我搞生意是網上補習中介服務,當日這項生意並未成為主流,我認為在市場上應該有些作為,因此雄心壯志想創業。」花近一年時間業務才漸上軌道,亦開始為他帶來每月約1萬元的收入。

現在,Ivan已經得到了「n個一百萬」,投資反而開始漸趨保守,金融海嘯後亦只以外幣作主要投資。

一百萬元對於一般八十後來說,相信是一個頗大的數字,但對自中三開始用幾十萬銀碼去投資的Ivan來說就不一樣。他回憶道:「在上學的日子因為學業關係,我不會放太多時間在股市上,但每到暑假就會跟一位志同道合的朋友,每天朝九晚五『捕』在報價機前,短炒賺錢賺經驗。」

何啟聰(Ivan)小檔案

現職:瑞信香港認股證及牛熊證銷售主管

曾任職:證券行交易員

最近主要投資:長揸澳幣及人民幣

法興蔡秀虹:財不入急門

在法國興業銀行擔任環球股票產品策略師的蔡秀虹(Eva),在○四年才加入社會工作,雖然沒有「少年股神」的彪炳投資往績,但是憑着勤力工作及理財有道,這位「金融小花」亦已賺取人生的首個一百萬元,而她在一開始訪問時,就向剛出來工作的年輕人作出以下的勸勉:「財不入急門,先要有穩定的工作,再一步一步來把每個短期目標做好,不要胡亂花錢,那麼一百萬就會在不經不覺之間慢慢地累積起來了。」

○四年Eva畢業時,剛好是在沙士之後一年,景氣稍為改善,但找工作仍然非常困難。

工作中學分散投資

最後她找到一份理財顧問的工作,底薪連佣金在內每月大約有一萬元。在往後的一年,她曾為不同的客戶制訂適合他們的投資計劃,她亦從工作中學懂了如何有效作分散投資,然後才轉工加入法興。「起初我進入公司,主要做的是市場推廣及公開活動的宣傳統籌工作,直到○六年才主力於銷售工作。」

Eva坦言,金融界競爭激烈,能夠留下來的必然是「有料之人」,待遇亦會比其他行業更豐厚,可是當中的代價亦未必是每一個人可以承受得住。

長線投資基金保險

她帶有一點苦笑地說,不過苦盡甘來,在勤勞的工作之下,去年亦成功上車置業,在九龍區買入一個七百多呎單位,過去一年樓市不斷升溫,已令她的物業升值兩成。她稱:「其實金融海嘯出現,或多或少是有影響到我的投資,但主要都只是在心理層面上,慶幸的是我一直有儲蓄,令我可以在樓市較低價的時機上車。」

金融海嘯,投資蝕錢基本上無一幸免,Eva亦不例外,不過一直以來她投資的都以長線基金及保險為主,大部分都採用較低風險的平均成本法入市,另外亦有在銀行進行零存整付的儲蓄計劃。除此之外,她亦有投資股票,定期以折讓價買入自己公司法興的股票。

蔡秀虹(Eva)小檔案

現職:環球股票產品策略師

曾任職:財務顧問

最近主要投資:去年購入九龍區一個七百呎單位,至今升值兩成

Money18新功能「18好路數」為你預測心水股票升跌機會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