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證綜合指數昨收市輕微回升八點,令市場在狂跌後稍鬆一口氣,但仍創下近一年來的盤中新低,從去年八月初的三千四百多點高位計算,跌幅超過兩成,技術上經已踏入熊市。投資者又燃起期待,指望中央出手打救,但救得一時救不得一世,像去年九月匯金增持多間內銀股令大市反彈,惟今年以來內地股市堪稱全球最「熊」,中央再在低位出手,只會更加助長股民依賴的心理。
A股此次跌浪由四月十六日開始「笨豬跳」,那日適逢股指期貨登陸,之前一日國家推出「國十條」,左右兩記重勾拳亦向股市施以沉重一擊,未夠一個月累計跌百分之十六。跌市碰巧「做空年代」的降臨,這是巧合還是因果?內地股民一向怨天尤人,但今次反應尚算溫和,未視股指期貨為跌市「罪魁禍首」,原因是每日期指成交合約雖然驚人(超過二十萬手),然而持倉總數卻僅一萬多手,大部分均是「即日鮮」和「快閃盤」,加上大戶尚未准進場,做空的利潤並不是簡單的乘數(在首日持一手淡倉至今可賺進約十五萬元)。
跌市即使是「空軍」的所為,內地經濟本身根基未穩固才給人可乘之機,「國十條」被視為史上最嚴厲的打壓炒樓措施,樓市佔GDP比重甚高,超過七萬億元的地方債務屬「計時炸彈」,今年首季GDP升幅超過百分之十只是建基在泡沫之上,企業首季盈利「超標」又如何?許多企業是靠政策或補助,才有一盤漂漂亮亮的業績帳。
股票市場的功能是籌集資金供未來發展,而非製造一個又一個的「首富」。當然水太清則無魚,哪一個市場不充斥投機者?可是中國股民眼中只有「搵快錢」,而機構投資者見長線投資收益不彰,基金變成了股票「莊家」。最佳例子莫如「最貴新股」海普瑞挾七十三倍市盈率招股,結果神話只維持了四天,正如當年股民用四十八元人民幣買入中石油,能怪誰?
A股一向是「國策市」,炒新增貸款、再生能源、海南概念、行業振興、區域發展、三網融合、汽車家電……有國策扶持就炒得不亦樂乎。沒有國策概念股民就迷失,企業亦不以經營改進為念,因為經營不善也不打緊,瀕危國企屢獲國家注資,愈是處於生死存亡的企業(ST股),愈大機會重組購併。久而久之,內地股民養成「輸打贏要」的心態,中央亦「從善如流」,匯金和社保基金隨時順勢入市,又或阻止IPO發行,美其名穩定市場,實際一再扭曲市場。
金融市場每日都有新挑戰,即使紐約交易所亦要不斷完善本身機制(現正研究新停市和停板機制),A股仍只是一個「新丁」,融資融券和股指期貨初試啼聲,未經真刀真槍的大戰陣,市場機制缺陷難免有待改進。一到熊市,改革就放軟手腳,如何改進?
A股今年至今跌掉兩成,技術上踏入熊市,其實只是一項無實質作用的參考指標。展望前景,A股仍受匯率和息率一正一負力量拉扯;人民幣升值傳言四起,何時加息眾說紛紜,CPI和PPI壓力日增,內銀股集資潮緊接而來,外圍風起雲湧,農行上市可期「沖喜」?將匯金視為「救世主」,對不成熟的中國股市是好事還是壞事?這些難道不值得當局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