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豬危機惡化 聯儲加息更難

市場對美聯儲議息成竹在胸,結果不但維持利率不變,會後聲明還是老套說詞,孤獨的鷹派意見亦一如故我。雖然聯儲對就業市場較前樂觀,但整體判斷依然謹慎。其實對復甦的判斷,已由傳統專注增長率,轉向復甦與就業的關連,若就業沒有確定的起色,則復甦未見安穩。況且,美國樓市雖有改善,但未脫脆弱本色,四月結束政府提供的買樓優惠,對樓市的影響未明,經濟謹慎研判並非事出無因。

不確定的不僅僅是美國國內因素,在全球大局勢看,「歐豬五國」當前面臨的風險,將如何演化仍不確定,豈能不在權衡之列?儘管聯儲就退市取態相當冷靜,但並不意味着缺少準備,聯儲不宣言表的兩手,包括出售資產部署及強化「利率走廊」,都可視形勢變化隨時出招。就聯儲的態度而言,目前既有冷靜觀望時局的從容,也有出招應變的靈活,處於以逸待勞的決策狀態。

金管局前總裁任志剛指出,歐洲情況令人憂慮,美國已無可能短期內加息。美國貨幣政策的穩定,退市的從容不迫,與新興國家的情況恰好形成強烈對比。亞太區國家中,像澳洲、印度這些復甦經濟體已經一再加息,既恐防經濟過熱,又要遏抑通脹升溫。日前巴西央行大幅加息四分之三厘,可謂出手頗重,主要新興國中,中國是少數未啟加息國家之一。

然而,中國加息壓力非輕,內部有關加息的爭論已經白熱化,負利率出現更添壓力,人行拒加息已沒理據可恃,不過在決策上死頂而已。另一邊廂,雖然死撐不加息,但退市的動作不少,央票抽資、盯緊信貸、窗口指導都收到不同程度的緊縮效應。儘管如此,資產泡沫調控的效果低微,繼續緊縮的壓力依然存在,結構調整仍待時機,決策困境顯然可見。

當前新興國家普遍存在着「三高」現象:經濟增長率高、資產價格高、通脹風險高。這無疑是流動性過高的後遺,以中國為例子就看得很清楚,內地目前三高狀況可謂世界之最,從今天的效果看當初資金的收放,政策選擇欠妥,四萬億元投入雖然快速止住了經濟下滑,但產生了嚴重的後遺症。其他新興經濟體情況大同小異,不約而同留下決策的麻煩。

後金融危機時期,愈來愈讓人們看明白,美國人說的「我們的美元,你們的問題」。金融危機起源於美國,本質而論肇禍於美元,危機發展的結果,竟然是美國出了問題,但全球的問題比美國更嚴重;美國政府的日子不好過,現在歐洲各國的日子更不好過,亞洲各國政府的麻煩,也不見得比華府的少。且看美聯儲決策的從容,又有哪一國家能及?

這種情勢強烈說明,現在世界的金融建構和秩序是很有問題的,有需要改革和重建構造,包括金融運作的監管。目前歐洲極力倡議相關的改革,美國總統奧巴馬推動其金改方案,中國也在附和提倡金融改革,增強新興經濟體發言權,但真有可行的方案,足以平衡彼此的不同利益嗎?即使有也不是現在,各國不能對國際金融改革成果過分幻想,應專注於當前因應形勢,訂好自身的策略。並緊記,美聯儲貨幣政策的主動,可能是其他國家的被動,因為美元主宰下,麻煩與風險的轉嫁機會很高,不可不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