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型銀行股正值業績公布高峰期,原以為藉着打頭陣的摩根大通及美國銀行發布佳績,可帶動銀行股再創高位,可惜在傳出高盛被控告後,令多家華爾街大行股價重挫。回顧近一年半前的金融海嘯,市場信心盡失之時,大型銀行股股價紛紛跌至單位數字,其中花旗更低見97美仙;時至今日,多隻銀行股已反彈2至6倍,今次高盛事件會否製造另一個撈貨時機?
美國銀行股可分為兩類,分別是「大得不能倒」(Too big to fail)的一線跨國銀行以及小規模地區銀行。地區銀行倒閉的數字一直創新高,目前該類銀行倒閉已不足以拖累銀行業前景,故今次集中討論美國大型銀行。綜觀多隻大型銀行股表現,跌幅最慘烈的是花旗,金融海嘯後一度跌97%;美國銀行亦「不遑多讓」,曾勁跌至2.53美元。然而在短短約一年間,美銀升幅達6.3倍,是眾多大型銀行股中表現最強。
不過,美國證交會上周控告高盛,會否拖累銀行業前景?富邦銀行第一副總裁兼投資策略及研究部主管潘國光認為自金融海嘯後,華府為挽回民望,推出多項監管金融機構的措施,但同時也不願大行「損傷」得太厲害,尤其今年會舉行中期國會選舉,若嚴厲打擊商界便等於「政治自殺」。若高盛真的要被監管機構懲罰,料只會作象徵性及個別性的懲罰,銀行股長時間大跌的機會不大,他建議投資者可待大市調整多一周後考慮吸納金融股,又或作分段吸納。
對於次季美股表現,潘國光料短期內會橫行整固,道指在10,500至11,500點區間上落,由於銀行核心業務未完全復原,年內表現只會與大市掛鈎。
剛公布首季業績的摩根大通,雖然盈利按年大增,但主要收益並非靠銀行基本的借貸業務,而是靠美國低息率環境,運用長短息差交易賺錢,即所謂的「Gapping」(拆長放短)。潘國光解釋,美國短期利率維持零水平,10年期長債孳息則是3.8%,銀行大量以低息借錢,再買下10年期或30年期的國債賺長息,只要不斷重複這動作便可固本培元,慢慢恢復金融海嘯後損傷的「元氣」。
聯儲局已表態繼續維持「零息政策」,潘國光預測今年美國不會加息,況且長短息差尚有3.8厘的頗大差距,息差收窄對銀行在「Gapping」的利息收入影響不會太大。
要了解銀行的投資收益,可留意高盛、大摩和摩根大通的業績,其以固定收入及股票交易等為主要收入來源,作為華爾街最賺錢銀行的高盛,去年憑交易收益賺得343億美元,在整體業務盈利中增長最勁。
美國大型銀行的真正核心業務如樓按、商業貸款、一般中小企借貸和信用卡等,生意偏向「冇錢賺」,信用卡業務更需撥備。潘國光認為,一年前的環境實在太差,料未來壞帳會大幅減少,借貸業務的撥備金額將愈來愈少。
在各項核心業務中,收購與合併(M&A)業務被看好,他舉例說,礦類企業擁有礦場,業務前景良好,奈何在金融海嘯下投資失利,部分企業財力受損,但該類企業會吸引其他大型企業收購,這類M&A活動會愈趨頻繁;新興市場貨幣升值,新興或亞洲國家便能有更多資金進行收購,對M&A是一件好事。
比較銀行基本借貸生意,花旗及美國銀行去年底在這方面仍錄得虧損,花旗的主要收益來自零售銀行業務,相關收入去年按年下跌6%;作為全美第二大信用卡發行商的美銀,就信用卡拖欠仍需撥備,相反富國銀行的收入以審批次按為主,去年四個季度均錄得盈利,按揭業務收入有望持續上升。
目前銀行股需面臨兩大風險,其一是早前美國總統奧巴馬推出「沃爾克規則」重新規管銀行,不利銀行的投資收入,潘國光指為了平息民憤,美國政府有機會落實有關的金融監管;另外,今明兩年是美國樓按息率調整的高峰期,一旦息率調高,大部分人或無力供樓,銀行需面對斷供壓力。
銀行的一級資本充足比率反映其抵禦力,目前美國的銀行一級資本充足比率平均為10%,據○九年業績,最高一級資本充足比率為大摩,達15.3%,剛公布首季業績的摩根大通和美銀,該比率分別為11.5%和10.23%。潘國光指從帳面上來看,數字屬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