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上星期在哥本哈根召開的聯合國氣候峰會的寫照,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存在分歧已久,會前已猜到議程不會順利,料不到兩個陣營的爭拗會嚴重到幾近無可挽回的地步;雖然執筆時會議尚未結束,但差不多可肯定將是「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發達國家成既得利益者
會議期間,先有「氣候門」事件,再鬧出「丹麥文本」風波,發達國家乃「既得利益者」,但在金融海嘯之後自顧不暇,現將責任推卸給窮國,後果可能是「集體自殺」。
以前,富人問窮人:「何不食肉糜?」後來,窮人幾經奮鬥,終於踏上小康之路,但富人卻說:「你不應食肉糜。」「牛羊會打嗝放屁污染環境,你不應吃肉。」「駕車會排放廢氣,你應踩單車或搭公共交通工具。」「今天是『不消費日』,明天是『無冷氣日』,後天是『關燈日』,請你遵守。」窮人的夢想是能過富人的生活,但後富的一群人今天要一起肩負環保的責任,未富的一群人未來發展更預先設下許多關卡。
何來減排?印度還有許多地方仍沒有電力供應,全球尚有十多億人受無電之苦,更多的人經常斷電,要由「無電」一下子跳升至太陽能、風電此類昂貴能源,最最最最重要的還是金錢。
發達國家捂着荷包說亮話,中國諷刺對發展中國家的人均補貼不足兩美元──不夠在丹麥喝一杯咖啡。
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早已非正式「分工」,前者的經濟重心是高科技和服務業,窮國利用低廉的成本發展工業,那是耗費能源和資源的「簡單任務」,但涉及大量的土地開發、基建建設、污染環境,發達國家給予極有限的補貼,還要不要建電廠和公路?何以脫貧?
中國拿GDP掛鈎有道理
難道要用昂貴的太陽能發電、再用低廉的價格出售產品給歐美人民享用?中國堅持拿GDP掛鈎不無道理(筆者強調自己並非民族主義者)。
一紙「承諾」又怎樣?美國不簽《京都議定書》你說可以奈她如何?上周美國宣布,將六種溫室氣體列作污染物,且可毋須獲得國會批准而作出規管,但是,商會和游說團體已提出漫長的訴訟威脅,美國的「有限度」減排目標,在國會仍是阻力重重,環保不是開多幾場「綠色演唱會」就可解決。
聶世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