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1/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查詢股票編號

兩岸金融終合作 港邊緣化猶添憂

兩岸金融監理合作備忘錄(MOU)簽署後,預定六十天後生效。這一簽署顯示,兩岸金融合作跨越了最大障礙走上坦途。按照相關規定,明年一月中旬內地境內合格機構投資者(QDII)就「登台」,邁入劃時代新里程。明顯地,台股QDII開快車,是兩岸促成的意願都相當強烈,致使政治障礙被快刀斬亂麻,相比港股QDII的老牛破車般的慢行有別天壤。

由於政治敏感關係,兩岸金融合作是採取半官方式推動的,港股QDII由○一年確定意願,到今時今日是官式推動的模式,但兩者成效大異,是否可以解釋,港股QDII在條件和決策上較多阻滯?不能否認,台股QDII提上議程時,外部金融環境有了很大變化;然而同樣不能否認的是,內地決策主觀意願推動台股QDII遠比港股QDII強烈。

存在這種差別可以理解。除了統一的理念驅動,台股背靠的經濟環境要比香港經濟有內涵。香港缺乏實業支撐,內地可以得到的不過是資金;台灣有領先國際的實業,有激勵投資意欲的本錢。因此對台投資除了官方政治意願,企業和資金的意向肯定比香港要強。香港的金融優勢並不可靠,資金不來的話金融下沉,資金來多了則泡沫化,成為中港兩地金融安全的隱憂,恐怕是QDII議而難行的主要原因。

事件反映中央對香港不放心的底蘊。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議了十幾年終於拍板,包含防範國金中心集中於香港產生風險的意味,造成了今後港滬正面競爭的設計。總理溫家寶提醒過香港「不進則退」,可以視為中央樂見港滬競爭的態度。「不進則退」含兩重意味:一是邁向的目標提升或降低了,二是到達目標的時效。

近年發展演變,上海的目標「升呢」了,香港的目標卻在玩「飄移」。在輿論宣揚上,香港由中國唯一的國際金融中心,變調為中國可以有兩個金融中心,悄然「降級」中。政策定位上,由作為內地金融中介,到粵港金融一體、深港金融一體化,已經悄然「變色」,目標「降級」及合作版圖「收縮」,何異於邊緣化開始。官方雖死撐不會邊緣化,奈何香港政府在毫無作為中,虛耗了轉型的時光,從中央政策輸送借來的時間和空間耗得差不多,已大失時效。台股QDII重新凸顯港股邊緣化的憂患。

可以設想,台北得QDII的助力,會加快向確立區域金融中心的目標努力,進而催生同港滬爭一日短長的宏願亦不出奇,若成氣候,中國遠程看何止兩個金融中心?何況,還有亞洲區覬覦中國市場商機的多個證券市場。以香港視為最強區內對手的新加坡為例,就是瞄準中國市場的金融中心,儼然中國的影子金融中心。可見,中國的金融大餅難以預留給香港或上海,分幾多、食幾多,得看各自的努力和作為。

當看清這種競爭形勢,明瞭邊緣化危機,體驗到「不進則退」含義的分量時,怎能不為香港汗顏?金融地位每況愈下,用通俗的話語形容,香港快把優勢的穀種都吃光了。隨着中國經濟地位上升,國際成熟市場、新興市場無不想在中國金融大餅上切下一塊,不能指望別人「禮讓」地留一大塊給香港。現時台股QDII後發先至,再度向香港敲響了警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