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1/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查詢股票編號

名家講場:港創板宜謀變急起直追

內地股民望眼欲穿的深圳創業板市場上周五終於登場,28家首次在創板上市的股份在交易不到兩個小時,便先後被炒高至觸及漲停板,恢復買賣之後狂態依然,至收市時候,漲幅普遍超逾75%,其中還有一家企業的股份漲幅逾兩倍,漲幅超過一倍的也有10家,內地股民對所謂「創業板」股份的近乎非理性的反應,無疑令人側目。

深圳交易所的創板其實是小型企業一個新的交易市場,它與本港自九九年底推出的創業板不同之處,是有盈利紀錄要求作為上市基本條件,本港的創板則沒此限制,只需有兩年的營業紀錄,同時證明該兩年內的淨現金流入(Cash Flow)不低於2,000萬元,便可以申請上市,因此兩者實質是有所不同,拿作相互比較未免有偏頗之處。

深成功推創板構成威脅

惟其如此,深創板的成功推出,無疑也一定程度給本港創板市場帶來壓力,今後本港創板如何能夠突圍而出,吸引同是以來自內地為主的中小型企業繼續來港上市,將會是很具挑戰性的問題。

縱然跟在深創板上市的股份不一樣,不一定要有盈利的紀錄,但筆者不相信在本港創板上市的股份,其素質一定較前者為差,最大問題是本地創板發展多年下來,市場交投長期顯得不夠活躍,在創板上市,除了個別特殊受垂注的股份,大部分都是首次上市,募集了一筆資金,很快便聲沉影寂,股份欠缺交投,甚至都被人遺忘了,更遑論有繼續再集資以作擴展業務用途的機會。相對深創板首天28家企業的交投總值便達到219億元人民幣,如果這情況在今後仍能維持下去,此消彼長之下,這才是本地創板行將面對的最大威脅。

升降板機制「一石三鳥」

有關本地創板如何可擺脫目前的困局,業界一直以來都提出過不少的意見,筆者亦曾經提出所謂的「升降板機制」,間接把創板改變成為與主板互動的第二板市場,構思其一是讓業績已達主板上市要求的創板公司,獲得自動轉板到主板市場買賣,其次是把長期欠缺業績表現、不思進取的主板股份降板至創板,這樣做既可藉此增加創板上市股份的數量,又或可因此增加喜愛「尋寶」的投資者對於買賣創板股份的興趣,有助提升創板市場的交投。

同時,因為有降板的威脅,有關機制或可令主板上市企業的大股東或管理層,多加關注本身企業的業務表現,務必盡量進取,做好業績,避免面臨降板至創板之虞,這個升降機制,可說是具有「一石三鳥」的作用。

「升降機制」倘真的有助刺激投資者入市「尋寶」的興趣,能增加創板的交投,無疑可吸引更多未達主板上市要求、但具發展潛力及雄心壯志的人士利用創板達到創業目標。早前港交所(00388)簡化了創板股份轉到主板買賣的程序,形同「升降機制」已踏出了第一步。至於主板股份降板至創板,這個問題比較複雜,或牽涉與上市企業所簽訂的上市協議,不能輕易單方面改變,因此不難理解暫時無法考慮。無論如何,本地創板市場仍有改革謀變、急起直追的必要。

僑豐金融集團行政總裁 許照中

(作者為持牌註冊人士)

(本文只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作者所屬任何機構之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