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場費低投資有限制
按積金局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自願性供款有12.05億元,較今年首季的12.69億元減少6,400萬元,跌幅約5.3%,佔整體強積金已收供款為13%。據香港投資基金公會(HKIFA)九月份調查指出,只有一成受訪者有透過強積金計劃作自願性供款,主要原因是部分受訪者希望作強積金以外更多元化的投資,而部分則認為強積金回報率不夠高,故未有作自願性供款。
市面上的月供零售基金,一般每次買入均要支付最高約5%認購費,若中途轉換基金,亦要支付1%至2%基金轉換費;強積金則不設基金認購費和轉換費,不過與零售基金一樣,亦會收取管理費。目前大部分零售股票基金每年管理費約介乎1.25%至1.75%,而據積金局數據顯示,強積金的基金開支比率(包括基金的所有開支)則介乎0.73%至4.03%。至於入場費,月供基金一般最少為1,000元,而自願性供款則較低,如滙豐、中銀保誠等強積金受託人可低至每月300元。
免額外認購費成本較低
在基金選擇上,零售基金較多元化,而且投資限制較強積金為少。現時強積金的資產類別主要分為股票、債券和股債混合三大類,主要投資本港、歐美等較成熟的市場。由於強積金受法例所限,如不可投資於衍生工具、進行槓桿式操作以及只可投資認可的股票市場等,故近年表現突出的新興市場如金磚四國、商品基金等一概不在積金計劃內。
目前零售基金的選擇範圍愈來愈豐富,那麼強積金計劃吸引力何在?創盛理財董事陳寶琪表示,由於供款人一般已有固有的強積金戶口,若作自願性供款,不須額外繳交認購費用,雖然強積金的管理費和零售基金相若,但前者的開支成本仍較便宜。不過,她指零售基金的選擇範圍較強積金廣泛,投資彈性亦較高,較適合進取的投資者爭取更高的回報。
回報跑輸零售港股基金
零售基金投資策略較進取,故表現普遍亦較強積金基金突出。以較受港人熟悉的港股基金為例,據理柏(香港)數據顯示,截至九月三十日,過去9個月及1年的投資回報,零售港股基金為51.81%和25.59%,較同類的強積金錄得升幅48.78%和23.71%為佳。倘以短期表現來衡量,強積金落後於零售基金不致太遠,但兩者長期表現則有較大差距,於過去5年的投資回報,零售港股基金回報為100.88%,勝過強積金的93.05%。
至於環球股票組別,據理柏(香港)數據顯示,截至九月三十日,過去1年、3年及5年的回報,強積金卻較零售基金表現出色,尤其是過去5年回報,強積金大幅拋離零售基金10.88%。陳寶琪解釋,過去5年環球股市較波動,由於強積金投資組合較偏向選擇大型藍籌企業,一些高風險的新興市場則較少投資,故在波動市中避險力較強,反而錄得較佳回報。
她建議,若對投資較有經驗的打工仔,由於零售基金有較多選擇,可自行發掘回報較佳的基金投資;相反,由於強積金已剔除風險最高的基金類別,故想較簡單地以月供基金形式儲錢,額外供強積金則更為適合。
須留意供款提取限制
雖然額外供強積金不用等65歲退休後才可取回,但供款人仍須留意各受託人的供款及提取限制。現時若作自願性供款,可透過現職或保留帳戶進行,若選擇前者,宏利及友邦等受託人要由僱主代為安排,於月薪扣除指定金額,而滙豐、銀聯等則可不經僱主供款。
限每年提取次數
若在現職帳戶進行自願性供款,提取累算權益時期亦有差異,宏利及友邦只准在離職後提取,若不是經僱主供款,部分受託人則准許供款人隨時提取,但若只提取部分供款,每年則有限制提取次數及最低金額要求,如渣打的計劃成員於在職期內最多可提取兩次,每次最少為1,000元或累算權益的5%。
若以保留帳戶作自願性供款,雖然成員安排較具彈性,但供款額及提取要求限制較多。若要從戶口中提取供款,大部分受託人每年提取上限為4次,並有限制提取金額,如銀聯信託戶口價值不足5,000元,每次提取須收取200元行政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