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0/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查詢股票編號

港消費物價超預期

本港九月份消費物價(CPI)較去年同期升0.5%,高過預期的0.3%,更為五個月來首次錄得升幅。政府發言人重申,整體通脹回復正數乃基於政府提供的一次性電費補貼影響。若剔除補貼,上月CPI仍維持負0.3%,但業界擔心進口成本增加,未來通脹壓力增大。

通脹壓力勢大增

香港工業總會副主席劉展灝指,美國以外的外國原材料進口價位明顯增加,比金融海嘯時期整體升逾一成。環球經濟轉好,外國廠商趁機加價,加上美元疲弱,無論是衣履、家庭用品、電器還是高消費品,如進口鐘錶均受加價壓力。

「本地廠商的出口定單比最壞時期有所增加,但出口企業仍疲弱。」劉展灝慨嘆仍未能享受如股市、樓市般暢旺的經濟增長。

不過,渣打經濟師劉健恒認為,本港仍未看到進口通脹的問題,因其他國家同樣受制於失業率及產能過剩等問題,不能叫價過高。以工業出產為主的東南亞國家為例,他們的勞工成本較廉價,故出售本港的價格仍屬合理水平。

劉健恒補充,受惠於經濟復甦,本港樓市及股市明顯大幅改善,但資產價格變化尚未反映在CPI(數據只反映租金變化),故資產價格變化至少滯後一年才能反映,如租約於今年第二季見底回升,大概要待明年年中才能反映。

消費信心未恢復

通脹數據成分中,耐用物品按年跌3%,跌勢未算穩定,可見消費者在大額消費類別上仍謹慎,購物意欲及對市場信心未完全恢復,故劉健恒強調,市況已在復甦中,但仍不足以引致「滯脹」問題,因為日常生活的物價壓力仍可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