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9/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股價號碼: 

名家講場:培植本土力量掌話事權

上海要真正成為國際金融中心,全面開放市場讓外資參與是早晚的事,但全面開放市場關係國家經濟穩定以及金融系統的安全性,對中央政府來說會是一道十分重要的決定,因此誰來決策也需特別小心,如果全面開放的結果會變成香港的所謂「國際金融中心」,操控權都掌握在外資手上,我相信中央政府是寧可不開放,不要「國金中心」這個名號。

構建名副其實「國金中心」

在最近的一次跟隨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訪問上海的過程中,便曾有一位在上海金融辦做研究工作的人員作了如下的評論,指出港、滬同樣缺乏了一些具有影響力,堪與國際金融巨企比併的金融機構,他以香港為例,指出香港市場的影響力都掌控在外資手上,認為這個情況對於港、滬發展成為國金中心並不健康。他建議港、滬在發展成為國金中心的道路上,除互相取長補短外,應考慮共同培植具實力、可踏足國際金融市場舞台的本土金融機構。

那位研究員的意見,引伸來說其意思實際是指市場的「話事權」及「定價權」,都應透過內部培植,由本土的金融力量來掌控,而非操掌在外來金融力量的手上。筆者早前便看過一篇沒有署名的文章,內容也是指出,就像紐約、倫敦一樣,「要成為國金中心,便必須主導市場的遊戲規則」。文章認為,香港發展的所謂「國金中心」,其實只是歐美金融力量的延伸而已,因為香港市場販賣的都是歐美的金融服務,扮演的是歐美大鱷的交戰平台,不但無「話事權」,更衍生巨大的金融風險。文章的結論認為,上述的這個情況,加上其他金融創新一概欠奉,因此實際「與真正的國金中心相差很遠」。

港滬合力培養金融巨企

上海金融辦的那位研究員以及沒署名文章的那位作者的意見,其實與筆者個人的看法不謀而合。我不止一次的在這個專欄說過,本港在發展成為國金中心的努力上,其背後所付出的代價是把市場的主導權都交到了外資手上,市場政策的制訂,美其名是與國際接軌,實際上幾乎無不惟外資金融巨企馬首是瞻,市場走向俯仰由人,都操在外資基金手上,本身像是缺乏了一副靈魂,這樣的「國金中心」,其實是表面風光,背裏令人擔憂,也隱約蘊藏了危機。有一天外資包括基金及金融巨企由於市場或政策上的不順遂或再不能配合他們的要求,致抽身離去,剩下來的會是怎樣的一個「國金中心」,不難想像。

必須強調,這樣說並非危言聳聽,我只是要指出,當我們在享受「區內主要國金中心」的成果之餘,也必須抱有一點危機感,策劃未來,逐步取回主導權或話事權,那位上海的金融研究員提出港、滬應共同培養可踏足國際的本土金融機構,正是對症下藥的良方。(作者為持牌註冊人士)

(本文只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作者所屬任何機構之立場)

僑豐金融集團行政總裁 許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