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重點
最近,傳訊組的同事告訴我,在我九月底退休前,只需要再多寫3篇《觀點》文章。我聽到後第一個反應是如釋重負、鬆一口氣。因為多年前自告奮勇,在繁重的職務上再增承諾,每周撰文,確實令到自己有時會感到吃力。然而回心細想,這個專欄已成為我與市民大眾保持聯繫的有效平台,我實在榮幸。臨別在即,往後將毋須每周撰文,心裏少不免有一點忐忑。過去兩年來,我一直對在○九年九月底退休抱着期待的心情,但現在我才真正體會到,退休後的生活會是多麼的不同!
藉撰文作風險警示平台
對公職人員來說,跟我們服務的市民保持聯繫,尤其就涉及複雜和技術性而又影響社會民生的事項,保持溝通是極之重要的。有效的溝通不但能促進社會大眾的了解,更可增加有關決策當局、施政人員以至政策本身的公信力。以金管局為例,有效的聯繫加強了公眾對香港貨幣及金融體系的信心,從而亦有助維持貨幣及金融體系穩定。
在金融創新的環境下,國際金融愈趨全球化及複雜,令類似香港這種開放型的國際金融中心,很容易受到環球金融體系的各種風險所影響。對於個別機構或投資者,以至整個金融體系來說,這些風險都不易察覺及處理。
多年來,我逐漸體會到應付貨幣及金融體系風險的一個有效方法,是要讓各方都掌握到風險的性質,以及明白風險會如何實現,倘若投資者能夠保障自己個人本身利益,系統性層面的風險便可望受到遏抑。因此,過去多年我一直利用《觀點》作為發出風險警示的平台。
判斷形勢無百分百準確
當然,我對形勢的判斷並不可能百分百準確,有時更會惹來外間指我誤導的批評。但在現實世界裏,誰人又可以百分百正確?我期望只要可以減少出錯的機會就好了。保持審慎甚至加倍審慎,總勝過忽視一些淺顯、容易掌握但重要的訊號,以致悔咎。相信大家都明白,市場有升有跌。往績未必預示將來,歷史也未必會重演,但我們卻可從歷史中吸取教訓。舉例說,我們堅持銀行住宅按揭貸款成數維持七成上限,結果香港沒有次按這回事,住宅物業在九八年至○三年期間下跌六成半也沒有觸發銀行危機。
由十月一日起,我就可以放下為影響香港貨幣及金融事宜撰寫文章的擔子。到底是「無文一身輕」,抑或是一時間無法丟下寫作的日子,仍未可知,但目下只要再多發表兩篇《觀點》文章,我公職生涯中這特別的一頁便會揭過去了!
金管局總裁 任志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