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的街上很少看見揹着名牌手袋的當地人,與走在旺角及尖沙咀滿街也是LV、GUCCI,而在中環上班時則看見滿街也是Chanel的景象很不相似,真的是文化不同?還是反映着當地消費者的信心較為疲弱?
市民若對於明天還有沒有工做而憂慮,多年來人工亦沒有增幅,面對難以應付的上司及同事亦無法轉工,還哪來心情花錢在非必需消費品的環節上?而日本的先進也令部分工序變得機器化,也許令只擁有低技術及低學識的工人較難找到工作;加上人口老化及出生率低問題嚴重,不需看統計數據,走在街上亦很易察覺得到,街上的中年及老年人遠較年輕人或小朋友為多,亦很少很少在街上看見孕婦及嬰兒。再加上當地房價佔收入比率仍偏高,及金融機構一直被視為殭屍銀行,相信這一切正好解釋了日本經濟多年來也只能出現假復甦的原因吧。
上落市格局持續
近日市場都談論着美國會否步日本的後塵,雖然美日擁有着不少相似的地方,但總括而言不論人口結構、消費模式及房價佔收入比率等還是較日本理想,相信應該能擺脫日本那失落十年的厄運吧。
環球主要企業的業績公布期已過,經濟數據持續改善,亦已由三月初至今的升幅反映在股值之中,而企業收入仍未回復增長,顯示最終的消費者需求仍然疲弱。
在去槓桿化拖累下,全球邁進低增長年代的機會仍頗高,特別是已發展國家,現時的股票估值已變得不算特別吸引,因企業不能長期依靠削減開支來支撐盈利增長,故若非有迹象顯示消費者開支重新活躍起來(特別是美國的消費者),否則直至下次公布業績期前,股市短期均難以擺脫上落市的格局。
內地股市則受政策風險影響,持續大幅波動的機會較高,「十.一」長假期將至,令濠賭股近日有被炒上迹象,除此之外,投資者可留意其他的本地零售股如莎莎(00178)、卓悅(00653)、周生生(00116)及迪生創建(00113)等向來被視為炒個人遊的股份,相信在未來數周或會有一輪炒作。
金融機構投資分析員 陳秀嫻
(作者為註冊持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