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壽楊超 策動海外攻勢
國壽董事長楊超的海外工作經驗豐富。一九九七年亞洲金融風暴時,楊超正在香港任職,因此,審慎一直是該團隊的一大風格,這也導致其大型收購的進展緩慢,幾度與重大收購如AIA、深發展等均擦身而過。
與美國國際集團(AIG)及永亨銀行(00302)擦身而過,是最廣為人知的事件。尤其是後者,差點兒讓國壽一腳跨入本港競爭激烈的銀行業。國壽原本於去年八月洽購永亨15%股權,但最終告吹。
收購失敗 焉知非福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行事審慎的國壽躲過了海嘯的摧殘,也避免了高價接貨的損失。以收購永亨為例,一旦當時成功收購,其帳面損失至少逾六成。
儘管在重大收購方面無功而返,但國壽在其他投資方面卻十分激進,也碩果纍纍。迄今已入股廣東發展銀行、中信證券、民生銀行等金融機構,幾乎每一家中資銀行也都有國壽投資的影子,例如中行(03988)、工行(01398)、建行(00939)等。
冀成綜合金融企業
不過上述投資僅是財務投資性質,國壽始終需要控股一家銀行,從而展開起步較同業晚的交叉銷售。楊超曾表示,希望真正控股一家具規模的銀行,集團一直未有放棄發展為國際綜合金融企業,在投資及購併並不限於保險行業範疇。
市場預料,國壽競購深圳發展銀行失敗後,下一個收購目標將是中國農業銀行。國壽甫於近期與農行簽署全面戰略合作協議,並認購了60億元農行發行的次級債。也有消息稱,國壽或尋求提高在廣發行20%持股量,以便展開跨業銷售。
工行姜建清 打造巨無霸
說得上是內銀之最的工行,上市以來一直是市場焦點,不僅是世界上最賺錢和市值最大的銀行,在董事長姜建清的帶領下,雖然遇上金融海嘯,但工行仍守着審慎但不失高速增長的特色,在國際間的銀行舞台上一展長袖,足成同業「走出去」的楷模。
加入工行廿五年的姜建清,一直見證着工行經歷股改和上市的進程,當年A+H股上市集資額高達219億美元,創下歷史紀錄,在○七年底更成為全球市值最大的銀行。
不過,工行並無因為「晒士」太大而增長放緩,姜建清在去年更許下豪言壯語,要令工行在五年內成為全球最賺錢銀行,結果工行盈利在去年中即完成目標,超越滙控成為最賺錢銀行,全年計不少國際銀行受金融海嘯所創,集中內地業務的工行地位反更牢固。
拓新興市不遺餘力
工行在○六年上市時的盈利僅492.63億元人民幣,但去年已升至1,108.41億元人民幣,三年間多賺1.25倍,至今年中期盈利亦保持664.24億元的強勢,帶領規模龐大的銀行錄得如此強勁的增長,難怪姜建清在金融海嘯後,「謙虛」地表示不是工行做得特別好,而是別人做得太差時,難掩其得意的神色。
其實,對國際舞台雄心勃勃的工行,一直積極擴張海外版圖,目標更集中於新興市場,上市後最為人熟悉的購併,為收購印尼Bank Halim Indonesia的90%股權,其後又入股南非標準銀行20%股權,兩年以來鍥而不捨地洽購泰國ACL銀行近半股權已有重大突破,僅待當地政府批准。
雖然工行積極購併海外銀行,但態度審慎,即使經歷金融海嘯的洗禮,亦未遇到因為海外購併而錄得巨額虧損,與一眾走出去但「蝕到入肉」的內地企業相比,其收購態度足可成為同業間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