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內地銀行的賺錢能力和潛力令人鼓舞,英國《銀行家》雜誌最近公布全球銀行排行榜,按照○八年的盈利金額計算,工商銀行(01398)以213億美元榮登「最賺錢銀行」之首,建設銀行(00939)以175億美元居次席,中國銀行(03988)以126億美元排第4位。筆者看好內銀股還基於以下的實質利好因素:
淨息差回升 貸款續增
預期淨息差於上半年見底而由下半年開始回升,利好因素包括定期存款到期後將受惠於重新定價,即是新的定期利率將反映減息效應;另外,隨着投資市場回穩,存款活期化有上升迹象,即是存戶傾向將存款由定期轉去活期,以增加資金運用的靈活性,這些都有助銀行降低資金成本。此外,未來央行有機會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將對銀行的資金收益率有正面幫助。
預期內地將繼續推行適當的寬鬆貨幣政策,內地房地產市場回穩,中小企業流動資金貸款、基建項目貸款、個人消費信貸以及住房按揭貸款需求持續。據行內人士估計,內地上半年新增貸款將超過6萬億元人民幣,而今年全年貸款增長金額可能高達8萬億元人民幣,當中的中長期貸款增加速度有加快迹象,由一月份的3.79%持續增加至五月份的17.64%,在貸款結構持續優化下,有望量價齊升。
筆者的親身經歷可以印證按揭貸款的復甦。筆者於○二年買了一個位於珠海的物業,去年委託地產代理於二手市場放盤,但一直以來都乏人問津,到了今年第二季有明顯變化,不斷有潛在買家要求參觀物業,而且已經成功售出。
整體信貸成本料下降
信貸成本是指銀行在借出貸款賺取利息收入的同時,為可能出現的壞帳而作出撥備的成本。舉例說,銀行以利率5%借100萬元給某客戶,每年可以賺取5萬元利息,但如果該筆貸款最終成為壞帳,銀行將失去100萬元的本金,為了補回這100萬元的損失,表示銀行將有2,000萬元的貸款生意是白做的,而且還未計算資金本身的成本,因此信貸成本對銀行最終盈利的影響舉足輕重。由於內地銀行普遍在○八年第四季加大了壞帳準備覆蓋率,而○九年大規模的信貸增長將紓緩企業的現金流壓力以及成為不良貸款的風險,因此預期今年內銀整體信貸成本將比去年有所下降。
恒指由三月九日的低位11,344點,回升至執筆之日的18,600點,在不足4個月時間內上升63.96%,升勢既勁且急,下半年面臨調整是合理的預期。然而每次股市調整都是趁低收集內銀股的機會,筆者尤其喜歡交通銀行(03328),它比四大國有銀行靈活,卻比其他股份制銀行規劃大,加上有滙豐做「導師」。現時筆者的永久組合持有26,000股交行,每股平均成本低於3元。
(市場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