較特別的是,行政體制改革方面深圳有先行一步的試行權,還有同香港合作發展的定位。方案迴避提出金融中心的目標,但同香港合作意味着貿易和金融攜手,當中又以金融為重。深圳有證券交易所,也是籌劃中的創業板落戶地,不突出金融不等於金融無戲唱。深圳擬訂了九方面推動金融改革,首重創業板要成大氣候,而同香港八方面的合作,還待細化措施。
站在香港角度看深圳綜合配套改革,應當有助釐清香港的定位取向。首先,深圳「特區不特」同其他實驗區競跑,顯示國家發展重心北移以後,華南難以再靠優惠政策,獲得特殊的發展權。深圳方案建基於先行先試,靠創新食胡,無疑也啟示香港政府,一味靠中央出政策挺經濟,這條路已經走不遠了。香港需要認真反思擺脫政策依賴,靠自強實力去打拚。
其次,深圳熱切召喚香港合作,既是地域相鄰的便利,也是彼此壯大的需要。面對上海在國家撐腰之下咄咄逼人的崛起,無論是香港還是深圳,單打獨鬥都不是上海對手,反而攜起手來可以各方面力足比併上海。港深面臨合則兩利的形勢,是深圳召喚合作的戰略意圖所在。事實上,合作也是香港的優選策略之一,經貿、貨幣、文化日益趨於「同城化」,也使彼此易於促成金融互通。
最後,深圳今次定位,同以往定位比照有承傳的目標,更有開拓的目標,開拓的重點就是金融。然而,深圳金融開拓,又與香港同質構成競爭的態勢。譬如,深圳在內地證券市場主力經營中小企板,新添的創業板是未來的重頭戲,在爭奪同一上市資源的情況下,或會斷了香港創業板的「米路」。又如,深圳探索設立本外幣債券市場,同香港催谷債券市場恰如打對台,而且一旦啟動,無疑會比香港要跑得快,況且深圳打算本幣、外幣債券「通殺」,同香港拓展的取向大同小異,競爭立現。
形勢比人強,香港別無選擇,多個幫手好過多個對手,融入內地經濟如同建萬丈高樓,基礎打在珠三角,首先要瞄準深圳打下樁柱,增添兩地互助互利的因素,減少衝突爭利,避免惡性競爭,才是致勝之道。以往的表現顯示,香港輕視同上海的競爭,對於可能來自深圳的競爭更當其無到,實際上,深圳辦中小企板,遠比本港創業板有聲有色,以致日後啟動創業板的作為不容香港小覷,應該是認真處置同深圳合作共榮的時候了。
內地城市經濟冒起,香港將陷於四面楚歌的競爭中,不用說遠,最近身的廣州佛山同城化,其規模、能量亦非香港可以睇低的。香港自詡國際金融中心,金融中心是好物多人爭,自身先要有可爭的能耐。俗語說,帝王將相本無種。深圳借用此語發出的呼聲是:「金融中心寧有種乎?上海可以,深圳為甚麼不行?」試想,面對這種志氣,香港能不正視內地競爭的威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