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6/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七小福50週年:梨園扎根影壇綻放異彩

遠在國境之南,一位醉心京劇的大師決定在這片土壤澆水施肥,要令京劇在香港開花結果。這位大師就是中國戲劇學院的創辦人,他的名字叫于占元。

梨園小子‧影壇傳奇

一個又一個小伙子慕名而來,何謂生、旦、淨、丑,他們不知道,也許是鬧着玩,大概也猜不到簽下那份「打死毋論」的合約是甚麼意思,偏偏創造了難逢的奇遇。于師傅立心栽花花不發,京劇在港沒有遍地開花,他的心血在另一領域卻編織出一片錦繡繁華。成龍、洪金寶、元彪、元華、元奎就是于師傅當年播下的種子,今天在影壇各有一番風雲際會。

翻斛斗、跑圓場、倒豎樁、掃堂腿……學會這些基本功,就硬着頭皮到荔園、歌舞廳表演,這個班底,人數雖達六、七十人,但上台表演的就只有七人,這班小伙子,後來便稱作七小福。

59年,中國戲劇學院正式成立,乳臭未乾的小子擠進尖沙咀美麗都大廈受訓,衣食住行都在斗室進行,雖然明知訓練刻苦,然而仗着于師傅在上海梨園已薄有名氣,加上愛女于素秋是影壇響噹噹的俠女,故不少人仍慕名進校。

勤練基本‧如受軍訓

元彪說:「我老竇喺上海生活時已認識于師傅,一直都好欣賞佢,所以就送我到學校學藝。」元麟、元菊則因崇拜于素秋在電影中的巾幗英姿,遂決心習武。甚至連電影公司老闆洪濟,也決心把生性頑劣的孫兒洪金寶交給于師傅管教。儘管弟子各有故事,但替他們寫序的,都是于師傅。

嚴師出高徒,于師傅的教學方式遵循梨園法規,有錯即「打」,學員如受軍訓,每天準時六時起床,一直訓練到晚上,師叔于占先更是「神經刀」,會於深夜突擊要學員練戲,日以繼夜的刻苦訓練,歷練出七小福打不死的精神和一流的身手。

六十年代末,香港戲曲日漸式微,反之武打電影卻乘勢而起,戲曲界既無用武之地,七小福加入影圈。多年之後,成龍名揚荷里活,蜚聲國際;洪金寶是殿堂級導演、演員、監製;元奎更早於85年打入荷里活,主理《轟天炮4》、《變種特攻》等大片;元彪、元華也成為獨當一面的演員。這些七小福的傳奇故事,成就了香港電影史的重要章回。(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