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包含有致癌物 國家標準太落後

內地官媒近日再有驚人調查發現,稱全國多地中小學生每天使用的塑膠書包中,部分含有有毒致癌危化物「短鏈氯化石蠟」,更恐怖的是,有關書包產品的國家標準中,竟無對該危化物含量進行任何限制。這就等於說,大批毒書包其實是在國家政策允許下合法生產製造出來,並廣泛而長期地淪為摧殘學生健康的「親密夥伴」,可見如此落後的國家標準亟需改進。

從深圳市計量質量檢測研究院對現時市場上流通的82批次學生書包樣本進行檢測得知,有42批次被檢出含有短鏈氯化石蠟,含量範圍為0.007%至9.5%,其中25批次樣本的含量超出歐盟有關法規限制要求,有毒書包佔比之大令人咋舌。惟在內地相關部門公布的《危險化學品目錄》及《中國嚴格限制的有毒化學品名錄》中,短鏈氯化石蠟是被明確列入致癌類、急性危害類、長期危害類物質,及僅允許使用於工業用途;既然如此,人們不禁要問,學生每天頻密接觸的書包製品為何沒有對此設限?

隱形殺手 毒害學生

調查披露,近年大部分省市的市監部門在抽檢學生用品時,皆未將短鏈氯化石蠟列入檢測項目,甚至絕大多數中小型書包生產商聽都沒聽過這種物質,實在很荒唐。須知內地過往動輒爆出毒校服、毒文具、毒跑道等事件,儼如一個個「隱形殺手」,無時無刻不在侵害學生的健康安全,當中不少都是因缺乏統一的國家標準,或是長期沿用某些落後的標準所致,教訓非常多,而且很深刻,為何時至今日,一些學生文具用品的質量標準仍能如此「不設防」?吸取教訓怎就這麽難?

更需看到,相關問題缺失不光出現在學生用品市場,其他諸多民生領域亦很常見,譬如內地關於重金屬鎘含量的制訂標準,普遍被認為低於國際標準,且各個地方執行起來要求不一,這在四川早前爆出的鎘米案中尤為明顯,一些酒廠正是利用這種「政策優勢」將採購毒大米行為合法化;而據一些糧商表示,收購大米時亦無監管部門做專業檢測,根本不知道大米是否鎘超標。再如此前頻現的各類嬰兒抑菌護膚產品,同樣反映出當局制訂相關產品標準混亂,未將某些有害物質列入檢測範圍,當然會經常出事。

另外一個較為突出的情況則是有標準不執行,或實行虛假檢測,背後動機亦不難捉摸。譬如假奶粉將嬰兒吃成「大頭娃娃」,政府偏說產品檢測符合安全標準;黑心商家使用硫磺熏製八角,市場監管部門卻稱「取證難、不好管」;學校課室甲醛超標,學生已經流鼻血了,給出的檢測報告照樣稱未發現有害物質,管你信不信。當年三聚氰胺毒奶粉問題也是如此,官媒拍胸脯保證是經過了逾千道檢測,結果不還是在忽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