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把雙刃劍,用得好,可以造福人類;用不好,便是人類災難。內地人臉識別技術遭濫用情況愈趨嚴重,央視「315晚會」早前揭發,多家連鎖商店使用具有人臉識別功能的閉路電視,違規收集個人訊息作市場營銷用途,當局雖下令整改,惟部分店家我行我素,甚至用一些粗糙伎倆試圖掩人耳目,不肯拆除監控設備,亦令人對當局的監管力度大表懷疑。
內媒日前報道,上月一些遭曝光的商店雖紛紛道歉,表示停止使用名為「萬店掌」的閉路電視系統,然而監管人員發現,在江蘇張家港及浙江杭州的多間連鎖生活雜貨店,只是以紙片遮蓋閉路電視的品牌Logo,其實人臉識別仍可使用;在另一間分店,亦發現店內20多個閉路電視鏡頭仍在違規運行。在北京市多個地區,該類情況更超乎想像,以致有店員坦言並未收到拆除設備指令。總體而言,北方地區排查工作比南方少,被指與「315」之前變化不大。
眾所周知,人臉訊息屬個人獨有的生物識別訊息,尤其在當下的「刷臉」時代,已經廣泛作為支付密碼、帳號密碼等功能使用,一旦洩露,勢將嚴重威脅用戶私隱及財產安全等;有內地AI初創公司研究證實,用照片就可破解手機人臉識別功能,此前亦有美國AI公司聲稱以3D面具破解了支付寶和微信的「刷臉支付」功能。
一些商家、企業更遭踢爆有員工出賣用戶訊息圖利,或是因本身系統安全漏洞導致洩密,都是一個個潛在隱患,故需在政府監管層面加大力度,從嚴從重查處打擊。
從一些商家屢屢不顧法規禁令、「陽奉陰違」的做法來看,固然與其唯利是圖的本性有關,同時也反映一些政府部門履職不力、罰則不嚴等問題。譬如本次「315晚會」之後,在北京一些地方居然「沒動靜」,其他地方又如何?畢竟單靠一年一度的記者查訪曝光,又能揭發多少問題來?各地執法部門、監管機構不能光拿工資不幹活,這本是他們的分內之事。再則,政府必須對已查處的違規商家加重罰則,使之真正意識到違規需面臨嚴重後果,同時可起警惕作用,否則問題還將尾大不掉。
或許,人臉識別技術本身並無絕對好壞對錯之分,其出現與普及亦為人類帶來諸多便利,但還是那句老話,不能總想着「拿隱私換便利」,此舉不但違法,還很缺德,關鍵是必須善加利用。事實上,此技術在一些領域大有可用之處,譬如針對不斷出現而又難以查證的高空擲物現象,幼稚園頻繁爆出的虐童案,反而應該多些裝設帶有人臉識別功能的監控系統,從而讓那些自私歹毒之人無所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