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地按揭助炒風 民眾生死兩不易

雲南昆明近日有墓園傳出與當地銀行合作,欲推出「墓地按揭貸」,最高貸款額可達20萬元,貸款最長期限10年,毋須抵押。該墓園市場部經理直言,以昆明目前的墓地價格,將來大有上升空間,言下之意,民眾最好能早點入手,否則過了這個村,再無這個店,反正遲早要買,愈早愈划算。

老實說,這位經理說的並非沒有道理,人總有一死,死後肯定得有個葬身之地,此乃剛性需求;更重要的是,近年墓地價格飆升勢頭強勁,尤其在一些大城市,譬如廣州有墓地賣到20萬元一平方米,上海賣到40萬元一平方米也不稀奇;再高端一些的,像江蘇無錫有墓園一塊墓地售價300萬元,廈門早前更出現800萬元一塊的「天價墓地」,民眾直呼「死不起」。相比之下,昆明的墓地均價目前仍處於4.5萬至5萬元的「低位」,是否可作長線投資,將來轉手獲利不好說,但有一點應該不會錯,就是這個價位將來難再找到。

孭債上身 永世為奴

若再讓「墓地按揭貸」這種所謂便民、利民、惠民的金融服務項目鼓動成功,勢必對當地墓價起到助推作用,以致內地官媒亦忍不住開聲,批評此舉是「助長炒風」,從而迫使園方緊急煞停計劃,平息輿論。正如有網民感慨稱,「房子、車子、墓地也要按揭,人生還有甚麼不能按揭」?問題是,按揭一時爽,還貸幾十年,帳總是要還的,如今再來個「墓地貸」,等於死後也要還債,是嫌「車奴」、「房奴」沒做夠,非要辛苦再做「墓奴」?此舉又何止會讓自己死不安心,更會連累子孫孭債上身,如同「永世為奴」,生與死竟都這般不易?

自由市場經濟,似乎甚麽都能炒,甚麽也都能市場化、產業化;但也有人說,一個健康正常的社會,不應將一些關乎國計民生的基礎資源供應拿來炒,當作生意去做,政府需為社會投入足夠的公益性設施保障,譬如多建公墓,以平民化的價格讓民眾「死得起」,死得安心。事實卻是,墓地生意亦如房地產開發一樣,成為了暴利行業,甚至比房地產更暴利,佔用大量土地資源之餘,同樣出現價格虛高、泡沫經濟問題,當局勢需就此加強遏制。只不過,一些地方政府因受各種利益裹挾,其實已明裏暗裏淪為這類亂象的幕後推手,譬如當局強調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結果至今也不見房價有所下跌,與民眾的收入落差仍然相當大;誰又肯多建公益保障房?到處強拆、平墳騰出來的土地不賣給開發商,何來地方財政收入?再如一些銀行存在的金融產品過度營銷問題,從「原油寶」到「租金貸」、「彩禮貸」花式繁多,亦隱患重重,但放貸有利息收,誰還管審慎經營、助長炒風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