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款變種非洲豬瘟 內地數省區傳播

【本報綜合報道】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國家非洲豬瘟專業實驗室,上周五在《中國科學生命科學》期刊網上版刊登有關非洲豬瘟的研究,指出國內部分省區發現至少4種自然變異流行病毒株,致病能力明顯較低,但具有很強的傳播能力,為及早發現疫情帶來巨大的障礙。

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孫恩成副研究員、張振江博士、王子龍博士、何希君研究員為該論文共同第一作者。該研究所去年6月至12月針對非洲豬瘟疫情,對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及陝西展開主動監測與流行病學調查。

挑戰防控 專家籲重視

目前在亞洲流行的非洲豬瘟病毒主要是基因II型,研究團隊最終從樣本中,分離出22株非洲豬瘟病毒,其中11株病毒存在核苷酸突變或缺失,發現至少存在4種以上缺失吸附紅細胞活性(HAD)表型的低致死率基因II型自然變異株,感染豬隻會出現關節腫脹、癱瘓、皮膚腫塊和皮膚壞死等症狀。

研究總結指,該變異株的致病能力雖然較典型強毒株明顯下降,但仍然呈現明顯的殘留毒力,且具有很強的水平傳播能力,很可能已在田間豬群中廣泛傳播,造成持續感染、慢性病症甚至死亡。團隊認為,上述情況嚴重影響非洲豬瘟的早期診斷,為國內疫情防控帶來全新挑戰,必須高度重視,制訂和採取應對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