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伊美軍遭突襲 重返印太有阻力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周四與日本、印度、澳洲外長舉行4國會談,所謂的「亞洲小北約」已見雛形。然而就在會前,美軍駐伊拉克北部埃爾比勒的機場設施範圍周一遭到火箭襲擊,造成至少1死8傷,被指與伊朗關係密切的一個新興恐怖組織承擔責任。布林肯聞訊怒不可遏,原因再明白不過:駐伊美軍遇襲將使拜登政府在執政之初,就被迫對中東採取強硬的外交和軍事政策,如此一來,美方與伊朗重拾核協議將困難重重,更別提抽調兵力重返印太了。

襲擊發生後,名為「血的守護者」的恐怖組織承擔責任。該神秘組織最近數月才在伊拉克冒出,但已動作頻頻,包括對巴格達的聯軍和使館區發動火箭襲擊,聲稱要打擊美國侵略者。西方媒體引述伊拉克官員稱,該組織與伊朗有關聯,言下之意是伊朗幕後支持恐怖組織襲擊美軍。若指控屬實,美方自當對伊朗採取報復行動。值得注意的是,布林肯在回應事件時雖然表達了憤怒,但並沒有第一時間把矛頭指向伊朗,而是強調會全力調查真相。

迫使美國強硬回應

這說明美方還不確定該組織的後台是誰,故給伊朗留下一絲餘地。事實上,今次襲擊確是疑點重重,首先,伊朗目前正試圖與拜登政府重返核協議,爭取在首階段獲華府取消經濟制裁,因此並沒有發動襲擊的動機。再說,襲擊地點位於伊拉克北部的庫爾德自治區,而庫族是美軍在中東最忠實的盟友,一直希望美軍留守當地。無論是誰幕後指使了襲擊,其產生的效果確也只有兩個:一方面迫使美方對伊朗作出強硬回應,另一方面令拜登政府意識到在中東持續駐軍的必要性。

拜登政府已明確將中國列為頭號競爭對手,布林肯的首要任務當然亦是重新推進亞洲再平衡政策,將政治與軍事力量從中東轉向印太。這就意味着他在出任國務卿的首階段就要迅速穩定中東局勢,至少是美伊核協議重上軌道。然而伊拉克的恐襲說明,中東局勢發展未必符合拜登政府的預算。若美軍無法從中東抽身,所謂的「亞洲小北約」就會淪為有姿勢無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