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水災連環襲 糧食危機再添憂

中國是人口大國,吃飯問題歷來又是頭等大事,這就意味着必須確保糧食豐收,而一旦遇上大的自然災害或疫情襲擊,又難免出現糧食減產、絕收問題,進而轉化成嚴重的社會危機。類似教訓單是近代以來就已屢見不鮮,今年更被指是大凶之年,尤其在疫情和水患等天災人禍連環夾擊之下,糧食危機愈發引來憂慮。

進入夏季主汛期以來,內地洪澇災害已造成二十七個省區市近四千萬人次受災,百多人死亡或失蹤,房倒屋塌、流離失所自不待言,處處汪洋更令大片良田被毀,各種直接經濟損失高達八百多億元。所謂湖廣熟、天下足,災情嚴重的長江流域耕地面積和糧食產量都佔全國較大比重,尤其是肥沃的中下游平原地區向有「魚米之鄉」之稱,如今不少產糧大省悉數淪為澤國,減產絕收造成的影響勢將波及全國。

此前雲南、內蒙古等地持續的旱情亦給各類農作物帶來不少的破壞及損失,加之今年異常天氣頻現,冰雹、大雪乃至地震、山火不斷,都在不同程度上影響了糧食總體收成。至於早前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亦對各地冬收春種工作造成嚴重阻滯,不少鄉村封村堵路抗疫力度堪比城市更甚,人都被關在家中,多少農事被耽擱不難想像。再考慮到持續蔓延的蝗災、草地貪夜蛾、非洲豬瘟等危害,都令今年的糧食問題變得格外突出。

政府儲糧 質素成疑

按說在重重危機之下,各界更應懂得珍惜糧食資源,做好糧食儲備才是,誰知近日卻爆出中儲糧黑龍江分公司的糧倉中充斥發霉及垃圾碎渣的粟米,惹來儲糧變壞無法食用,甚至有「官倉老鼠」倒賣虧空糧庫之憂。惟據中儲糧「自查」後表示,該批粟米並不存在質量及數量問題,結果叫人將信將疑;須知中儲糧過往多次傳出類似貪腐醜聞,每次清查之前又總會發生糧倉離奇着火等事件,以致難以查證,國家儲備糧的真實情況早已成為不解之謎。

更無奈的是,當局雖稱連年農業豐收,卻仍需大量從國外進口糧食,哪怕作為中美貿易戰重要的反制手段之一、在向美國進口農產品加重關稅之後,「高價糧」亦未見少買;問題就在於自身用作工業產品原料的糧食存在巨大缺口,夠吃並不代表夠用。是故更應抓好糧食安全生產儲備工作,一方面嚴查「官倉老鼠」,一方面需對「毒大米」乃至整個食品市場的假貨、黑心貨從嚴打擊,盡可能減少損失浪費。

進口糧食亦可考慮分批買入,否則買太多堆積不用又會變壞,最好能再多發掘些國際市場,譬如從巴西買入大豆及肉類,從越南、泰國多進口些大米,實行風險轉化,始終像美國、澳洲等國一向表現不友好,少些交易也可少些被對方敲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