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多部門訂立 糉子製作國際標準

【本報綜合報道】糉作為端午節的民俗食品,在中國具特殊文化含義。第二十一屆CAC亞洲區域協調會在去年九月召開,會上正式通過「糉子國際標準」的立項審查,將由國家衞健委、農業農村部及有關部門為糉設立統一國際標準。中國商業聯合會副會長、標準化總工程師張麗君近日接受內媒訪問時,認為統一標準有利糉子在國際的食品市場上流通。

張麗君表示,訂立「糉子國際標準」不僅可規範食品的安全及質量,更可有利在國際市場上流通。張指出,糉是中國最傳統、具有悠久歷史的、有代表性及文化特質的產品,不但可增強中國的文化自信,更可有助中國食品在國際的競爭力和影響力,特別是海外的華人華僑的市場。

負責主導「糉子國際標準」起草工作的五芳齋集團,該企業負責人徐煒介紹,過往公司產品銷往外地時發現,各國對糉並沒有特別理解,且在健康衞生等指標上並不一致。他認為,糉要想突破目前在國內消費的圈子,需要更高的標準來尋覓更多發展的前景。

徐煒指出,上述標準是指在不同國家、民族、品牌當中找到共性特徵,如以某植物的葉子包裹糯米或其他穀物來做的食品是通俗的定義,而植物葉子就可是多元化,其葉子及餡料在標準中並沒有規定;「如果糉沒有葉子,大家就可能會覺得它只是個飯糰,這就是制訂標準的意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