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被戰爭摧毀下游億計人生靈塗炭

【本報綜合報道】三峽大壩興建之初,曾引起多方面爭議,其中最受關注的是在戰爭時代,大壩恐淪為受襲目標。大壩一旦受到戰爭或恐襲造成摧毀或破損,長江下游將生靈塗炭,影響數以億計的民眾。

專家指離岸遠夠安全

歷史上,水庫和大壩一直是軍事對抗中的重要目標,其中二戰、韓戰、越戰都有針對水壩的轟炸行動。大壩被毀後造成的殺傷和破壞,遠超轟炸機上萬次轟炸,甚至高於中小型核彈。惟有樂觀者認為,戰爭中轟炸大型民用水利設施是嚴重違反國際法,不會在現代戰爭中出現;加上恐怖組織所使用的手段,難以對大壩造成損毀,更不可能導致潰壩。

另專家分析,三峽大壩位於中國腹地,距離邊境海岸一千公里以上,如有國家試圖進行空中轟炸,相信戰機早在海岸線附近便會被攔截;即使是隱形轟炸機,從邊境飛到三峽也需要一個多小時,解放軍有足夠時間應對。

專家續指,解放軍在三峽周圍部署了多款防空導彈,附近機場也部署了殲10、殲11等戰機,作為三峽大壩的機動性防禦力量,敵方空軍乃至彈道、巡航導彈均難以突破;加上三峽壩體採用了堅固程度最高的混凝土重力壩壩型,並採用分段澆築施工,即使壩體被炸開也不會全線崩潰,且具備一定程度的抗核打擊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