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學術界抄襲剽竊等造假亂象近年漸趨氾濫,國內國際醜聞迭出,早無道德底線可言。背後更牽涉到欺騙、貪佔巨額科研經費、資助等腐敗問題,欺世盜名、不學無術之餘,勢將淪為科技興國、民族自主創新的一個個絆腳石,為國家安全發展戰略帶來諸多隱患。
總部位於德國的學術出版社施普林格旗下某期刊近日一口氣撤銷三十三篇學術論文,理由包括剽竊他人尚未發表的手稿、內容存在抄襲、意圖顛覆同業評議過程、圖像不當複製等,加上近兩年的另外八篇,合共已撤掉論文四十一篇。尤其不堪的是,當中竟有多達三十九篇來自中國,諸如浙江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武漢科技大學等數十所大學、國家單位和公司赫然在列;國網浙江省電力公司、常州工學院電氣與光電工程學院、合肥工業大學則因被撤論文最多「位列三甲」,領銜獻醜。
更尷尬的是,該類醜聞已非首次出現。幾年前,同為施普林格旗下的醫學期刊《腫瘤生物學》曾一次過撤下一百零七篇論文,且全部出自中國學者手筆,據指涉及五百多人、一百多家中國研究機構;當中不乏像上海藥物研究所那樣的國內頂級研究機構,以及北大第三醫院、解放軍總醫院、上海交大、北京協和醫學院等知名高校及單位,事件被喻為國內學術圈的一次「大地震」,實在丟人現眼。
問題是,地震過後,一切依然照舊,像浙江大學在上述兩次醜聞中都榜上有名,並且在其他國際期刊出現過同類事件,可見死性難改。學術造假行為在國內已成家常便飯,亦更趨猖獗,像上海藥物研究所和武漢大學醫學院早前就遭國內同行實名舉報有人論文造假,當中更有屬行業領軍人物、國家傑出青年,北大「博士後」翟天臨遭撤銷學位事件亦轟動一時。一個個知名學府、頂級研究所竟如慣犯一般,全然不顧責任與廉恥,不遺餘力造假走捷徑,何其悲哀!
有數據顯示,中國近年投入的科研經費總量亦排「全球老二」,且呈現逐年增加趨勢,如今一年或可高達兩萬億元,證明國家對於科技創新發展方面相當重視及支持。只是如此巨額的經費到底花在哪裏,效果如何,實現了哪些預定目標,搞出了多少科研成果,似乎仍是一筆筆糊塗帳。
當中更不乏渾水摸魚、弄虛作假騙取科研經費,博取功名利祿之輩,乃至形成一條條學術造假產業鏈,負責監管的機構,負責評審的專家同流合污,一起分贓,亂象難遏並不奇怪。故而只能在一些核心期刊上登出讚美導師和師娘的文章,「漢芯」、「紅芯」、「木蘭」編程語言開發都要套殼,科技興國真是談何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