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政府近年不斷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並將今年定為「碧水保衞戰」的收官之年,然而作為境內主要水系之一的長江流域,近期卻被踢爆抗生素濃度偏高,水體污染情況觸目驚心,恐難完美收官。
有內媒記者調研發現,長三角地區約四成孕婦的尿液檢出抗生素,近八成兒童的尿液中檢出獸用抗生素,部分更屢已被禁用,卻仍檢了出來,勢對人體免疫力造成嚴重損害。調研指,江水中抗生素主要來自醫院和藥廠廢水、水產和畜禽養殖廢水,以及垃圾填埋場,且密布於一些長江支流和飲用水源附近,惟現時的工藝水平基本無法去除所含抗生素,長江流域民眾安全受到嚴重威脅。
正如不少權威專家指出,內地當前對抗生素的危害研究並不足夠,隨着長江經濟帶的快速工業化和城市化,抗生素濫用情況日益突出,相關監管工作又跟不上,都是導致水體污染的重要原因。此類問題亦非只限於長江流域,南方的珠江流域,北方的海河、黃河等流域抗生素污染普遍存在,結果更呈現災難性循環圈,從人類到禽畜再到水體、土壤、莊稼,形成一個個難解的有毒生物鏈、食物鏈,遺禍深遠。
近年長江流域雖有加大治污力度,惟不少中下游的化工、製藥及畜禽養殖等企業卻在往上游或支流轉移,和政府打游擊,抗生素污染反變得更加嚴峻。更需看到,長江水體污染絕非只有抗生素一項,其他的有毒有害物質排放問題亦很猖獗,像被江蘇南京列為二○一九年度十大典型案件之一的某污水處理公司,未作任何處理,就將從其他企業接收來的高濃度廢水直接排入長江;早前山東龍口市一處入海口被發現黑色污水橫流,並散發出刺鼻氣味,原來是有化工企業將排污管從地底深埋到海邊,可謂防不勝防。
國家生態環境部年初公布,在全面完成長江流域、環渤海岸線及沿岸入河、入海排污口排查後,發現長江流域包括幹流、支流及太湖入河、入海排污口六萬多個,渤海排污口近一萬九千個;竟與地方上此前掌握的數量相比分別多出約三十倍和二十五倍,出入之大充滿「貓膩」。其實問題並不複雜,不少違規企業亦是利稅大戶,若都如實查處上報,地方上的GDP怎麼辦?當官的還要不要政績?職能監管部門又去哪裏撈好處?
各種利害關係糾纏在一起,環環相扣,故而地方上屢屢對各種污染問題假裝看不見,能少報就少報,能糊弄就盡量糊弄過去。一些地方至今仍奉行先破壞、後建設的規則,考慮的都是自身利益,全不顧百姓乃至子孫後代死活,當局制訂的藍天、碧水、淨土三大保衞戰都不會輕鬆打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