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絕野味惹反彈 全面立法除禍源

野生動物被視為導致內地新冠肺炎疫情大爆發的禍源,中央下令全面禁止野味交易,及展開大規模專項打擊行動;同時各界對於立法禁食野味及修改現行野生動物保護條例的呼聲亦愈趨高漲。惟相關陋習存在已久,並形成了龐大的利益產業鏈,加之觀念轉變需時,短期內難免會遭阻撓,惟從長遠計,必須作全面禁絕打算。

利益集團 引導輿論

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下屬蛙類養殖專業委員會日前發表《野生動物養殖是人類祖先的偉大創舉》一文,稱當局因一次疫情便全面「禁野」是武斷,不科學、不理性,人類對野味的需求從未停止過,甚至已形成「剛性需求」。相關觀點引起社會廣泛爭議,尤其在當下的風口浪尖上,「野協」居然公開唱反調鼓動吃野味,行為叫人費解。

老實說,內地各種行業協會、委員會滿天飛,亂象更是多不勝數,背後不乏被一些行業、企業操控,用來充當輿論導向作用,或違規認證頻發某些條例、證書謀私利行徑;有的純粹就是為沽名釣譽,胡言亂語博眼球,並不足信。拋開這些不談,就說祖祖輩輩經過幾千年的嘗試,至今亦只是馴化了雞鴨鵝、牛羊豬狗等少數動物,若論解決溫飽及營養問題,這些動物已然滿足人類所需,如果野豬、蝙蝠、果子貍真的對人類有益,是否早該被馴化成家畜了?

再者,如果以前社會貧窮落後,民眾不得不捕殺野味充飢,倒也可以理解,可如今已是富足社會,且眼看着就要全民奔小康了,再去到處尋野味來食,便無道理可言。況且隨着文明的進步,人類對於食物的認知,及對動物的保護觀念也應與時俱進,至少在當下的內地社會,屠狗噬貓等殘忍行徑已遭受愈來愈多人抵制。

而在一些西方文明國度,因受到宗教及文化傳統等方面影響,不但自身對於食材有所規限,更對中國人濫食野味乃至珍稀動物之舉十分不齒,以致中國愈是想崛起,西方社會愈將中國當作威脅,問題顯非全部源自中國的經濟、軍事實力增強。更關鍵的是,野生動物周身都是病菌、寄生蟲,及存在諸多與人類共享疾病,從當年的沙士到今日的新冠肺炎疫情氾濫,包括早前內蒙古爆發的鼠疫,都被證實與野生動物有關。慘痛教訓實在太多,可惜總有人不懂記取,為謀取利益也好,為享口腹之欲或炫耀身份也好,一再地做出害己害人之事,還好意思說禁絕野味不科學、不理性?

事實上,文明的進步更離不開完善的法律保障,歐洲人也有嗜食野味的歷史,但人家可以成功告別野蠻,中國人為何至今仍做不到?既然觀念與素質都未達到,惟有從嚴立法制止陋習,徹底杜絕後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