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句詩流傳了一千多年,不但一個字沒有傳錯,當中所描述的社會狀況亦不曾改變過。中國號稱已躋身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並揚言於二○二○年後全面消滅貧困人口,小康路上不讓一個人掉隊,此話明顯說得太滿,以至隨時會遭打臉。
貴州銅仁市早前爆出貧窮女大生為患病弟弟籌措治療費用,惟有以辣椒拌飯充飢,每日消費不過兩元,導致長期營養不良,二十四歲人瘦至只有二十幾公斤,不但嚴重發育滯後,自己亦累至病魔纏身。幸得有心人捐款資助,方令貧病交加的她得以入院治療,可惜為時已晚,當地鄉政府日前證實此女已離世,令人扼腕嘆息。
正如此女早前於感謝信中形容的那樣,自己就像被長期丟在了黑夜裏,終於有幸重見陽光。誰知美景竟是如此短暫,溫暖陽光未能令其「復甦」,只因黑夜太漫長,早已凍得她徹骨寒涼,周身僵硬。
不可不知,貴州省向有「三最」之說,即貧困人口最多、貧困面積最大、貧困程度最深,但該省亦拍胸口立豪言表示有能力做到脫貧攻堅一個都不少。為精準找出貧困人口,貴州還形成了省、市、縣、鄉四級聯動的「遍訪貧困村貧困戶」機制,卻為何有人吃不起飯、治不起病,都餓成皮包骨了,也沒被訪到?如今更要在脫貧的路上掉隊,再也去不到小康社會,當局又該如何解釋?
扶貧是好事,但做不到的事就不應空許諾,更沒必要當作政治運動來搞,因為搞運動便會出現「假大空」、形式主義,或浮誇風、亂攀比等不務正業、荒腔走板之事。日前江蘇省剛因「十七人未脫貧」的「精準」之說而被輿論冷嘲熱諷,廣西又迫不及待報捷稱貧困率已降至不足百分之一,沒有精確到具體人數,想是變聰明了,但數據是否屬實、怎樣才算真正脫貧,都只能由得他說。
當局更為扶貧工作劃下死線,過完今年必須全部進入小康社會,屆時不知又有多少人將被迫獲得「幸福感」。這亦不禁讓人想起山西大同縣早前竭力爭取由小康縣「返貧」的趣聞,用他們自己的話說,是窮人戴了地主的帽子;當初為了政績不惜弄虛作假搞統計、人為拔高經濟數據指標,結果「小康」之後所有的政策補助、關照優惠皆被取消,反而成了活受罪,有苦難言。
更需看到的是,當下中國社會財富分配不均,貧富懸殊問題愈演愈烈,一邊是仍然有山區兒童需要爬天梯、溜索去上學,甚至為了取暖而悶死垃圾桶內;一邊是權貴、貪官將喝不完的茅台酒倒進水渠,家中動輒查抄出數億元現金,就算進入了所謂的小康社會,又有甚麼意義呢?